悬挂点处接触线距离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5mm。

悬挂点处接触线距离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15mm。


相关考题:

水平腕臂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 A、±350mmB、±300mmC、±250mmD、±200mm

在接触线无弛度时,定位点处接触线距离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A、跨距B、结构高度C、导高D、轨距

定位点处接触线工作面距轨道平面的垂直距离为接触线高度。

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mm。A、5330B、5700C、6200D、6500

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或支撑点)距轨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mm;悬挂点距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符合规定。A、+200B、-200C、200D、±200

刚性接触网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分别距交叉点()mm,允许误差±()mm。

简单链形悬挂同一跨内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应符合设计预留弛度的要求,允许偏差不得大于()mm;弹性链形悬挂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的高度差不应大于()mm。

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维护技术标准:接触线坡度即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A、±5B、±10C、±15D、±20

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拉杆(压管)、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距轨平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mm。

悬挂点承力索与接触线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允许偏差为20mm。悬挂点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为±20mm,结构高度允许误差为±150mm(如有误差,两支的误差方向应相同)。

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正线悬挂点处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一般为()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mm。

定位点处接触线距轨道平面的垂直距离为接触线高度。

承力索和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在地面段,承力索的高度误差为()毫米,接触线的高度误差为()毫米。

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误差不得超过()mm。

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但不能呈“V”形.

单选题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维护技术标准:接触线坡度即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A±5B±10C±15D±20

单选题在接触线无弛度时,定位点处接触线距离轨面的垂直距离称为()。A跨距B结构高度C导高D轨距

单选题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mm。A5330B5700C6200D6500

填空题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误差不得超过()mm。

填空题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但不能呈“V”形.

判断题悬挂点承力索与接触线应在同一垂直面上,允许偏差为20mm。悬挂点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为±20mm,结构高度允许误差为±150mm(如有误差,两支的误差方向应相同)。A对B错

填空题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填空题承力索和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应符合规定。在地面段,承力索的高度误差为()毫米,接触线的高度误差为()毫米。

判断题拉杆(压管)、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距轨平面的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允许误差±20mm。A对B错

填空题刚性接触网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分别距交叉点()mm,允许误差±()mm。

填空题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规定;正线悬挂点处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一般为()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宜小于()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