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接触网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标准和工艺。

问答题
试述接触网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标准和工艺。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接触网施工工艺是指导接触网现场施工的标准()。

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动态检测项目主要有()。 A.接触线高度、坡度B.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C.冲击力(硬点)D.接触压力

在电气化铁路区段进行线路设备大修时,为了改善既有线路坡度,应适当调整接触网高度。

试述接触网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标准和工艺。

简述接触线拉出值、高度、坡度。

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主要有()、接触线高度、()、定位器角度、接触线相互位置等。A、拉出值B、接触线坡度C、网压D、硬点

《接触网设计平面图》中计算的接触线高度是指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

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状态: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5%。

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

红线上方、下方应分别标注出( )和支柱内侧或桥梁、隧道边墙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曲线地段还须在红线左上方标注( )。A、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线路标准超高B、线路标准超高,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C、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定位点拉出值D、定位点拉出值,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

接触网动态检测主要项目有()。A、接触线高度、坡度、拉出值、跨中偏移值B、接触网电压C、冲击力(硬点)D、接触压力

“安装曲线”是指根据()、()和()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绘制的用于指导接触网施工和运营维护的曲线。A、张力、弛度、设备空间位置B、接触网、弛度、坠铊C、高度、坡度、坠铊

接触悬挂检修作业,接触线维护技术标准:接触线坡度即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mm。A、±5B、±10C、±15D、±20

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

下列属于接触网静态检测的项目是()。A、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B、接触线高度、坡度C、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D、接触压力

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和联络线的接触线高度为()米。

柔性接触网须定期利用接触网检测装置检查接触线高度和()。

判断题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1.5‰A对B错

判断题在电气化铁路区段进行线路设备大修时,为了改善既有线路坡度,应适当调整接触网高度。A对B错

单选题下列属于接触网静态检测的项目是()。A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B接触线高度、坡度C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D接触压力

填空题柔性接触网须定期利用接触网检测装置检查接触线高度和()。

填空题接触网施工工艺是指导接触网现场施工的标准()。

判断题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状态: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5%。A对B错

单选题红线上方、下方应分别标注出( )和支柱内侧或桥梁、隧道边墙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曲线地段还须在红线左上方标注( )。A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线路标准超高B线路标准超高,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C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定位点拉出值D定位点拉出值,轨面至接触网导线的高度

多选题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主要有()、接触线坡度、()、定位器角度、接触线相互位置等。A拉出值B接触线高度C网压D硬点

多选题接触网动态检测主要项目有()。A接触线高度、坡度、拉出值、跨中偏移值B接触网电压C冲击力(硬点)D接触压力

填空题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mm,站线和区间接触网的高度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