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亚共析钢来说,其终锻温度一般在A1线以上()℃。A.50-100B.100-200C.200-400D.400-800

对于亚共析钢来说,其终锻温度一般在A1线以上()℃。

A.50-100

B.100-200

C.200-400

D.400-800


参考答案和解析
50-100

相关考题:

亚共析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一般在Accm以上,才能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火加热温度是()。 A.Ac3(对于亚共析钢)和Acm(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B.Ac3(对于过共析钢)和Acm(对于亚共析钢)以上30~50℃C.Ac1(对于亚共析钢)和Ac3(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D.Ac1(对于过共析钢)和Ac3(对于亚共析钢)以上30~50℃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亚共析钢则应该选择在。() A.Ac1+30~50℃B.Accm以上C.Ac3+30~50℃

铜合金锻造温度范围比钢(),要严格控制,因为始煅温度受铜的低熔点限制,不能过高。在终锻温度下进入脆性温度区,在终锻温度以上易造成锻后晶粒长大。 A、宽B、窄C、大D、相差不大

一般材料在规定终锻温度下的冷却收缩率为(),终锻温度高时取上限值。 A、1.2%B、1.5%~1.7%C、0.9%~1.2%D、1.0%~1.2%

对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3%的亚共析钢,终锻温度应在A3(GS)线以上15~50℃,使钢在单相()区内完成锻造。 A、珠光体B、渗碳体C、铁素体D、奥氏体

钛合金的终锻温度主要决定于变形抗力。当冷却到700℃~870℃时,其变形抗力是碳素钢终锻温度时变形抗力的数倍以上。()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亚共析钢的淬火冷却起始温度应选择在Ac3以上()。

在终锻温度以下继续锻造,工件易()。

钢的终锻温度一般低于再结晶温度。()

铜合金锻造温度范围比钢(),要严格控制,因为始锻温度受铜的低熔点限制,不能过高。在终锻温度以下进入脆性温度区,在终锻温度以上易造成锻后晶粒长大。A、宽B、窄C、相差不大

在模锻温度下,锻件冷收缩率一般选取(),对于终锻温度较低的细长杆类锻件可取1.2%A、0.01B、0.012C、0.015D、0.017

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该选择在,亚共析钢则应该选择在。()A、Ac1+30~50℃B、Accm以上C、Ac3+30~50℃

锻件的粗晶结构是由于()A、终锻温度太高B、始锻温度太低C、终锻温度太低D、始锻温度太高

一般对过共析钢控制在()。A、稍高于GS线(A3线)B、固相线以上100~200℃C、稍高于PSK线(A1线)D、HJB线

简述什么是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低碳钢和中碳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是多少?各显什么颜色?

某过共析钢工件因终锻温度过高,其组织中出现了网状渗碳体,对工件的机性有何影响?采用何种工艺可将之削除。

何谓淬火,对应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其淬火加热温度选择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亚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以上,30—50度,而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以上30—50度.

某锻件经检验发现其晶粒粗大,其原因可能是()A、始锻温度太高B、始锻温度太低C、终锻温度太高D、终锻温度太低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

终锻温度

过共析钢的终锻温度是在()两相区,其主要目的是()。

问答题某过共析钢工件因终锻温度过高,其组织中出现了网状渗碳体,对工件的机性有何影响?采用何种工艺可将之削除.

问答题何谓淬火,对应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其淬火加热温度选择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问答题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应如何确定?

填空题亚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以上,30—50度,而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为()以上30—50度.

问答题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