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分离规律的遗传性状在自交F2代性状的分离比例均是3:1。

符合分离规律的遗传性状在自交F2代性状的分离比例均是3:1。


参考答案和解析
D

相关考题:

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

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则它的遗传行为是F1显性,F2分离,且比例为()。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B、F1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孟德尔选择了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产生的F1进行自交后,产生F2的性状分离比为()A、1:1B、3:1C、4:1D、2:1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A、①②④B、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⑤

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是()A、F2的性状类型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D、假设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成立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合方式比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子一代中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例为1∶1;②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2∶1;③子一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④亲本杂交后代分离比例为1∶0;⑤子二代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例为1∶1;A、①②B、③⑤C、③④D、①③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B、F2分离比3∶1C、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D、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

根据基因分离规律,可以知道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为3:1。但是这一分离比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请分析:相对基因的显性作用必须是()。

假设控制番茄果肉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果肉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D、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个体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根据基因分离规律,可以知道F1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约为3:1。但是这一分离比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请分析: (1)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__________。 (2)相对基因的显性作用必须是__________。 (3)杂种F1产生的两种配子必须是__________。 (4)F1自交时,雌雄配子彼此结合必须是__________。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一代性状分离比例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试述分离规律在F2和测交后代表现的分离比例所必须的条件?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A、F1产生配子的分离比B、F2的性状分离比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D、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C、F1植株和F2植株D、F2植株和F1植株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孟德尔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出现性状分离B、F2性状的分离比为3﹕1C、F2基因型的分离比为1﹕2﹕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F1产生配子的比例 ②F2性状分离比 ③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比 ⑤F2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A、①②B、③④C、②③⑤D、①③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A、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B、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C、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D、雌雄配子的比例

填空题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

填空题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则它的遗传行为是F1显性,F2分离,且比例为()。

单选题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