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为50万元,预计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60万元,销售费用为5万元。假定该库存商品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库存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0B.5C.9D.15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为50万元,预计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60万元,销售费用为5万元。假定该库存商品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库存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0

B.5

C.9

D.15


参考答案和解析
谨慎性

相关考题: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2 B.4C.9 D.15

A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7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800件,其实际成本为54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5万元。2007年该公司未发生甲产品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600件。2007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7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9B.36C.37D.24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8午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2B.4C.9D.15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为50万元,预计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70万元,销售费用为10万元。假定该库存商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0B.5C.9D.15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未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为50万元,预计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70万元,销售费用为10万元。假定该库存商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0B.5C.9D.15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补价,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511.20B.434.7C.373.5D.450

甲公司对存货按照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8年年末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资料如下:(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 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4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乙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共25万元。(3)因产品结构调整,库存材料丙不再用于产品生产,甲公司准备将其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4)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1 600元。全部2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 000元,每件售价为5 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ABC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4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4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格为每件2600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4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6B.16C.26D.36

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2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 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2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2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B.16C.26D.36

(2019年)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18年12月31日,库存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9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85万元。该批甲材料可用于生产2台乙产品,每台市场销售价格为75万元,单位成本为7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每台为2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甲材料之前未计提过减值准备,长江公司2018年年末甲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万元。 A.5B.10C.0D.6

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18年12月31日,库存甲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90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85万元。甲材料可用于生产2台乙产品,每台市场销售价格为75万元,单位成本为7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每台为2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甲材料之前未计提过减值准备,则长江公司2018年年末甲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万元。A.5B.10C.6D.0

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2×16年12月31日,库存A产品的成本为8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为750万元,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2×17年12月31日该产品仍未对外销售,但是导致A产品减值的因素已经消失,A产品的市场前景明显好转,其市场销售价格为900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20万元,2×17年12月31日A产品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50 B.80 C.100 D.150

假设A公司对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9年12月31日库存用于生产A产品的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50 万元,预计进一步加工所需费用为16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 10 万元。该原材料加工完成后的产品预计销售价格为60万元。假定针对该原材料以前年度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注册会计师认为2009年该项存货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为( )万元。A、0   B、4   C、16   D、20

A公司对存货采用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8年年末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库存商品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库存商品甲的可变现净值为370万元B.对库存商品甲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C.对库存商品甲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D.2×18年年末库存商品甲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600件A产品和200件B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24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中,600件A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为30万元(不含增值税,下同),市场价格预期为23.6万元;200件B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23.6万元。销售每件A产品、B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0.4万元。2×15年年末甲公司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A.160 B.40 C.120 D.0

K公司对存货按照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8年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相关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40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库存商品乙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共25万元。 (3)库存材料丙因改变生产结构,导致无法使用,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1600元。20吨丁材料全部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000元,每件一般售价为5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单选题期末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A.B.C三种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A存货成本20万元,可变现净值25万元;B存货成本15万元,可变现净值12万元;C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假设甲公司只有这三种存货,且之前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l万元,则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1B2C0D3

单选题甲公司对存货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0年年末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6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76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20万元。 (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 (3)库存材料丙因改变生产结构,导致无法使用,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6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销售价格为55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问题:库存商品乙应该计提的跌价准备是( )万元。A370B0C25D5

单选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A原材料成本为35万元,是为了生产B产品而持有的,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投人11万元,预计B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原材料已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原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A1B2C0D3

单选题A公司对存货采用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的相关资料如下: (1)2×11年年末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3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38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 (2)2×11年9月26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12年3月10日,A公司应按每台56万元的价格向B公司提供乙产品6台。2×11年12月31日,A公司乙产品的账面价值(成本)为448万元,数量为8台,单位成本为56万元,2×11年12月31日,乙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60万元。假定乙产品每台的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各项关于库存商品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库存商品甲的可变现净值为370万元B对库存商品甲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C对库存商品甲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D2×11年年末库存商品甲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2006年12月31日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0万元,2007年销售C产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库存A产品280台,账面成本2800万元。A产品市场销价为每台11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2万元。  (2)库存C产品1000台,账面成本1700万元。C产品市场售价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  (3)库存E配件200件,成本1000万元。现有E配件可用于生产200台B产品,预计加工成A产品还需每台投入成本6万元。B产品目前市场售价为12万元,每台B产品销售费用为1.2万元。对于C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补提存货跌价准备250万元B补提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C转回存货跌价准备50万元D转回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

单选题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且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015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150万元,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2万元。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按甲产品和乙产品成本总额大于可变现净值总额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计算单位甲产品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售价为118万元D计算单位乙产品可变现净值的估计售价为150万元

单选题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且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0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150万元,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  )万元。A800B200C0D600

单选题大海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并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0年12月31日,库存A产品的成本为140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为1300万元;库存B产品的成本为125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为1300万元(假设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010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A100B150C50D0

单选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16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A2B4C9D15

单选题长江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并且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0。2×1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为150万元,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均为2万元。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按甲产品和乙产品成本总额大于可变现净值总额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C计算每件甲产品可变现净值所用的估计售价为118万元D计算每件乙产品可变现净值所用的估计售价为150万元

单选题甲公司对存货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0年年末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资料如下: (1)库存商品甲,账面余额为600万,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76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20万元。 (2)库存商品乙,账面余额为500万,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中,有4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230万元;另6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290万元。库存商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25万元。 (3)库存材料丙因改变生产结构,导致无法使用,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6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销售价格为55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5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问题:库存商品甲的可变现净值为( )万元。A740B760C600D60

单选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2006年12月31日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0万元,2007年销售C产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库存A产品280台,账面成本2800万元。A产品市场销价为每台11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2万元。  (2)库存C产品1000台,账面成本1700万元。C产品市场售价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  (3)库存E配件200件,成本1000万元。现有E配件可用于生产200台B产品,预计加工成A产品还需每台投入成本6万元。B产品目前市场售价为12万元,每台B产品销售费用为1.2万元。对于E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变现净值为1000万元,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B可变现净值为960万元,应计提跌价准备40万元C可变现净值为1200万元,不需要计提跌价准备D可变现净值为900万元,需要计提100万元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