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这段话说明,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  )A.石斧用其使用价值表现绵羊的价值B.石斧的价值没有得到表现C.石斧没有价值D.石斧处在等价形式上

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这段话说明,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  )
A.石斧用其使用价值表现绵羊的价值
B.石斧的价值没有得到表现
C.石斧没有价值
D.石斧处在等价形式上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简单价值形式的理解.在简单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右边的商品“石斧”是用自己的商品体现出“羊”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上.作为等价物,它用自己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对方的价值,因此,ABD都是正确答案.“石斧”能够表现“羊”的价值,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所以C项是错误的观点.

相关考题:

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右端的“石斧”【 】A.处在相对等价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C.是个别等价物D.是表现“羊的价值的商品”E.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一只羊=两把石斧”的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具有以下特征( )。A.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生产它的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C.它的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D.生产它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这段话说明,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 )。A.石斧用其使用价值表现绵羊的价值B.石斧不是劳动产品C.石斧没有价值D.石斧处在等价形式上

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一只绵羊=2把石斧,则该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羊”是()A.等价形式B.相对价值形式C.等价物D.货币

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A.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充当等价物的商品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马克思指出:“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个别劳动D.社会劳动

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这段话说明,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A、石斧用其使用价值表现绵羊的价值B、石斧不是劳动产品C、石斧没有价值D、石斧处在等价形式上E、石斧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在等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绵羊”()A、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B、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C、处在等价形式上D、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E、是个别等价物

在“1只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A、绵羊的价值在斧子的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出来B、绵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D、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一只绵羊=2把石斧,则该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羊”是()A、等价形式B、相对价值形式C、等价物D、货币

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某些商人善于投机钻营,做到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因而就整个社会来说,社会总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而已。 材料3: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说明资本流通的总公式与商品流通的总公式的不同之处。

在1只绵羊=30斤谷物等式中,绵羊处于价值形式地位,就是说,绵羊的价值通过谷物得到相对表现,而谷物表现了绵羊的价值,处于等价地位。

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某些商人善于投机钻营,做到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因而就整个社会来说,社会总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而已。 材料3: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矛盾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只羊=两把石斧”的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石斧具有以下特征()A、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生产它的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C、它的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D、生产它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多选题在等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绵羊”()A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B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C处在等价形式上D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E是个别等价物

多选题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绵羊”()。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处在等价形式上D是个别等价物E通过交换,价值在石斧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判断题在1只绵羊=30斤谷物等式中,绵羊处于价值形式地位,就是说,绵羊的价值通过谷物得到相对表现,而谷物表现了绵羊的价值,处于等价地位。A对B错

单选题对于一种商品的价值可由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而所有商品都可表现其他商品的等价物的情况,马克思称之为(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等价形式D货币形式

多选题马克思指出:“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段话说明()A价格和价值不一致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B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D个别场合的商品交换不一定等价,而整个商品交换过程是等价交换

单选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指的是().①价值与价格必须相等②商品交换时要以价值量为基础③价格与价值要相符④商品的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次交换的个别场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

多选题马克思指出:“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并不包含价值的量的规定。”这段话说明,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A石斧用其使用价值表现绵羊的价值B石斧不是劳动产品C石斧没有价值D石斧处在等价形式上E石斧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多选题在“1只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A绵羊的价值在斧子的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出来B绵羊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C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D斧子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单选题一只绵羊=2把石斧,则该等式中左端的商品“羊”是()A等价形式B相对价值形式C等价物D货币

单选题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个公式表示出价值形式的哪个发展阶段? ( )A货币形式B一般价值形式C简单的价值形式D扩大的价值形式

问答题下面是有关资本流通总公式的一组材料。 材料1:马克思说:“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7页)。 材料2: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形成,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能用卖者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来说明,也不能用买者低于商品价值购买商品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3页)、“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6页)。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某些商人善于投机钻营,做到既能贱买又能贵卖,但这种现象也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所赚到的,正是别人所亏的,因而就整个社会来说,社会总商品的价值量并没有增加分文,只不过是原来既定价值量在资本家之间作了一次重新分配而已。 材料3:马克思指出,在资本流通过程中,“货币的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4页),而且,“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17页)。说明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流通和“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之间矛盾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