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企业2008年6月20日购入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原价l 000万元,八成新,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09年12月31日甲企业共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A.125B.300C.425D.420

甲企业2008年6月20日购入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原价l 000万元,八成新,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零,2009年12月31日甲企业共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

A.125

B.300

C.425

D.420


相关考题:

某企业2007年6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07年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A. 240B. 140C. 120D. 148

黄河公司于20×7年8月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造。该生产线的账面原价为1500万元,累计折旧为5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00万元。在改造过程中被替换部分的账面原价为300万元,发生相关支出共计500万元,在试运行中取得试运行净收入30万元。该生产线于20×8年1月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经测定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270万元,则改造后的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070B.1170C.1200D.1270

某企业2007年6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6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500万元,2007年 12月31日考虑减值准备后的该生产线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A.40B.220C.500D.620

甲企业2008年6月20日购入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原价1 000万元,八成新,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8年12月31 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60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折旧方法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至2009年12月31日止甲企业共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A.125B.300C.425D.420

甲企业2007年6月20日开始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2008年6月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08年7月1日办理竣工决算,2008年8月1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2009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A.240B.216C.192D.96

某企业2011年6月28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年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A.74B.72C.148D.144

2008年2月1日,某企业的一条生产线,其账面原值为1 000 000元,累计已提折旧350 000元。由于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企业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改扩建工程历时半年,共发生支出550 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预计其使用寿命将延长6年,预计能为企业带来可收回金额。1 500 000元。该生产线已交付使用。做出该生产线改扩建的相关会计分录。

某企业欲引进生产线,预计年产量40万件,甲生产线购入价格为300万元,年生产成本20万元,乙生产线购入价格400万元,年生产成本15万元,正确的决策应该是( )。A、当投资基准收益为7.5%时,应引进甲生产线B、当投资基准收益为7.5%时,应引进乙生产线C、任何时候都应引进甲生产线D、任何时候都应引进乙生产线

(2016年)某企业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原价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改扩建生产线发生相关支出800万元,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则改扩建后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800B.1500C.1800D.1000

企业扩建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原价为 1000万元,已提折旧 300万元,扩建生产线发生相关支出 800万元,且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生产线扩建后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000B.800C.1800D.1500

某企业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改扩建,该生产线原价1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00万元,改扩建生产线发生相关支出800万元,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则改扩建后生产线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800B.1500C.1800D.1000

(2016年)企业扩建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原价为10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扩建生产线发生相关支出800万元,且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生产线扩建后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000B.800C.1800D.1500

某企业2010年6月3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7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2010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则2010年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为( )万元。A、10B、50C、60D、70

甲公司2012年9月1日购入一条不需安装的生产线。原价为996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0万元,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201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万元。A、312B、296.4C、234D、192.56

甲企业的某条生产线原价为300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第5个折旧年度末,甲企业对该生产线的某一主要部件进行更换,发生支出合计1200万元,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被更换部件的原价为1000万元,该生产线更换部件后的入账价值为( )A、1500万元B、2700万元C、1700万元D、2200万元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3~20×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费12.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3年12月1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1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7万元,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3年12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5)20×5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5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6)20×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该生产线停止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132.14万元,其中含增值税10万元。(7)2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1)编制20×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3年12月安装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甲公司属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3~20×6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3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160万元,增值税额为197.2万元;发生保险费12.5万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3年12月11日,甲公司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领用生产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税价格均为11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7万元,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3年12月31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于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3.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4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其可收回金额为807.56万元。(5)20×5年1月1日,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2.5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6)20×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该生产线停止使用,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价款132.14万元,其中含增值税10万元。(7)2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1)编制20×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 (3)编制20×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 (5)计算20×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以万元为单位)。

甲公司于2012年3月31日对某生产线进行改造。该生产线的账面原价为3600万元,至2012年3月31日该生产线累计折旧为1000万元,减值准备余额为200万元。在改造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310万元,发生薪酬费用100万元。在试运行中发生费用120万元,取得试运行产品收入30万元。该生产线于2013年3月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改造后的生产线入账价值为()万元。A、2930B、2900C、3600D、4100

单选题企业扩建一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原价为1 0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扩建生产线发生相关支出800万元,且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生产线扩建后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000B800C1800D1500

单选题甲公司自建的生产线于2009年12月1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的建造成本是150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甲公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2013年甲公司因该生产线应该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A260B300C162D152

单选题甲企业2012年6月20日开始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2013年6月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3年7月1日办理竣工决算,2013年8月1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4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A195B216C197.33D221

单选题甲公司于2012年3月31日对某生产线进行改造。该生产线的账面原价为3600万元,至2012年3月31日该生产线累计折旧为1000万元,减值准备余额为200万元。在改造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310万元,发生薪酬费用100万元。在试运行中发生费用120万元,取得试运行产品收入30万元。该生产线于2013年3月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改造后的生产线入账价值为()万元。A2930B2900C3600D4100

单选题某企业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于2017年6月3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7年该生产线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A240B140C120D148

问答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公司2×15年至2×17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15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1 03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5.1万元;发生保险费4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15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1.8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8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4)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未来4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8.8万元;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500万元。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8.8万元,改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5)2×17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95万元。(6)2×17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13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17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要求:(1)编制2×15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2)编制2×15年12月与安装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3)编制2×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4)计算2×16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5)计算2×16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6)编制2×17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7)计算2×17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及2×17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地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单选题某企业2011年12月购入一条生产线并投入使用,该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200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则该生产线2013年计提的折旧额为()元。A26400B52800C40000D39600

单选题某企业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于2018年6月1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8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万元。A240B140C120D148

问答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2013年至2015年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业务资料如下:(1)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购入一条需要安装的生产线,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生产线价款为1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0万元;发生保险费3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2)2013年12月1日,甲公司开始以自营方式安装该生产线。安装期间领用生产用原材料实际成本为12万元,发生安装工人工资5万元,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该原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当日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1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4)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在对该生产线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已经发生减值。甲公司预计该生产线未来5年现金流量的现值为708万元;该生产线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该生产线的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万元,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5)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采用出包方式对该生产线进行改良。当日,该生产线停止使用,开始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工程总价款122万元。(6)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并于当日投入使用,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15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要求:(1)编制2013年12月1日购入该生产线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13年12月与安装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13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2014年度该生产线计提的折旧额。 (5)计算2014年12月31日该生产线应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6)编制2015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7)计算2015年8月20日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该生产线的成本及2015年度该生产线改良后计提的折旧额。(答案中涉及"应交税费"科目,必须写出其相应的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