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德的平衡理论中,P是指( )。单选A. 对象B. 他人C. 个体D. 关系

在海德的平衡理论中,P是指( )。单选

A. 对象
B. 他人
C. 个体
D. 关系

参考解析

解析: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态度
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提出了改变态度的“平衡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代表认知主体,O为与P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人;X则为P与O发生联系的另一个任意对象。海德认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如果出现不平衡,就会倾向于朝平衡转化。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平衡,因此个体会尽可能少地转变P(个体)和O(他人)之间的关系。

相关考题:

按照F.海德的平衡理论,在P-O-X模型中,最重要的是()。单选A. P-X关系B. X-O关系C. X-P关系D. P-0关系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单选A. 认知失调论B. 角色理论C. 社会交换论D. 平衡理论

在海德的P-O-X模型中,最重要的是( )之间的关系。单选A. P-OB. P-XC. O-XD. P-O-X三者

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 )。(A)角色理论 (B)认知失调论(C)平衡理论 (D)社会交换论

在海德的平衡理论中,P是指( )。(A)对象(B)他人(C)个体(D)关系

按照F.海德的平衡理论,在P-O-X模型中,最重要的是(  )。A 、 P.X关系B 、 X.O关系C 、 X.P关系D 、 P-0关系

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

平衡理论是()于1946提出的。A、海德B、海默C、霍夫兰D、卡茨

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A、霍夫兰德B、费斯汀格C、谢里夫D、海德

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提出的。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A、海德B、费斯廷格C、马斯洛D、维纳

平衡理论是谁提出的()A、阿西B、海德C、谢里夫D、查容克

1958年,首次提出平衡理论的是()A、海德B、费斯廷格C、奥斯古德D、丹尼尔·卡兹

简述海德“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

按照F•海德的平衡理论,在P-O-X模型中,最重要的是()。A、P-O关系B、X-O关系C、X-P关系D、P-O关系

单选题海德的态度转变理论是()。A角色理论B认知失调论C平衡理论D社会交换论

单选题认知平衡理论是心理学家海德在()提出的。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

单选题海德提出的态度改变理论是( )。A平衡理论B分阶段变化理论C调和理论D认知不协调理论

单选题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

单选题1958年,首次提出平衡理论的是()A海德B费斯廷格C奥斯古德D丹尼尔·卡兹

单选题按照F•海德的平衡理论,在P-O-X模型中,最重要的是()。AP-O关系BX-O关系CX-P关系DP-O关系

问答题简述海德“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

单选题态度转变的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A海德B费斯廷格C马斯洛D维纳

单选题平衡理论是()于1946提出的。A海德B海默C霍夫兰D卡茨

单选题在海德的平衡理论中,P是指()。A对象B他人C个体D关系

单选题平衡理论是由()提出的A霍夫兰德B费斯汀格C谢里夫D海德

单选题平衡理论是谁提出的()A阿西B海德C谢里夫D查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