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装油时间在30min内,重质油品中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尚得不到全部消失,由此将引起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卸装油时间在30min内,重质油品中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尚得不到全部消失,由此将引起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关考题:

检空尺的作用是()。 A.防止油品冒罐B.估计进油量C.获得油品的液面高度D.估计容器剩余的进油时间

手提式储罐量测仪在一次操作中能完成的测量项目包括()。 A、空高、油高、油品温度、油品视密度B、空高、油高、油水界面、油品温度C、油高、油水界面、油品温度、油品计重密度D、油高、油品温度、油水界面、油品视密度

油品液面越大,油分子逸入空气中的机会就越多,蒸发速度也就越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测空量油尺是用来测量装油容器中无油部分高度的,除汽车罐车外,它不适用于()的测量。 A.沥青B.重质油品C.原油D.轻质油品

按JJF1014—1989《罐内液体石油产品计量技术规范》和《散装油品计量规程》规定:铁路罐车内油品液面稳定时间是轻质油( )min,重质油( )min方可计量.A.15,30B.10,30C.15,20D.20,20

润滑油在罐车装完后停放20~30min,末首次高差平均值为2.58mm,产生的容积误差达( ),内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不能完全消除.A.0.08%B.0.089%C.0.05%D.0.04%

泡沫灭火剂能够与()混溶产生泡沫灭火药剂。A、空气B、油品C、水D、油蒸气

如何进行液面高度的人工检测。轻、重质油的油位检测有何不同?

油品的凝固点是将贮油试管冷却至倾斜45℃液面不动时的油品的()温度。

油品的闪点是重要的安全指标,轻质油与重质油在浮头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如发现重质油的闪点显著降低,说明()A、轻质油漏入重质油中B、重质油漏入轻质油中C、重质油在换热时发生分解

在储油容器内进行油品温度测量时,如油高在(),在油品上液面下1m,油高中部和下液面上1m处各测一点温度,取3点油温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油温。A、3m以下B、3mC、4mD、5m以上

检空尺的作用是()。A、防止油品冒罐B、估计进油量C、获得油品的液面高度D、估计容器剩余的进油时间

测空量油尺是用来测量装油容器中无油部分高度的,除汽车罐车外,它不适用于()的测量。A、沥青B、重质油品C、原油D、轻质油品

对储存燃料油或重质油品的油罐,通常采用检实尺法确定罐内油品的液位高度。

对于立式金属罐,轻油收油后液面稳定(),付油后液面稳定();重质粘油收油后液面稳定(),付油后液面稳定()。

通常情况下,采用检实尺法确定罐内油品液位高度的是储存()的油罐。A、燃料油B、轻质油品C、重质油品D、原油

油品液面越大,油的分子逸入空气中的机会就越多,蒸发速度也就越快。

实高测法主要用于()的油面高度测量。A、轻质油B、原油C、沥青D、重质油

根据GB/T13894要求,容器内油品输转之后,进行油高检尺时必须待液面稳定、泡沫消除后方可进行检尺,其液面稳定的时间轻质油不少于()A、30minB、15minC、7minD、5min

润滑油在罐车装完后停放20~30min,末首次高差平均值为2.58mm,产生的容积误差达(),内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不能完全消除.A、0.08%B、0.089%C、0.05%D、0.04%

根据GB/T13894要求,容器内油品输转之后,进行油高检尺时必须待液面稳定、泡沫消除后方可进行检尺,其液面稳定的时间重质油不少于()A、30minB、15minC、10minD、7min

卸装油时间在30min内,重质油品中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尚得不到全部消失,由此将引起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

卸装油时间在()内,重质油品中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尚得不到全部消失,由此将引起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

判断题卸装油时间在30min内,重质油品中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尚得不到全部消失,由此将引起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A对B错

单选题润滑油在罐车装完后停放20~30min,末首次高差平均值为2.58mm,产生的容积误差达(),内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不能完全消除.A0.08%B0.089%C0.05%D0.04%

填空题行油面高度检尺时,对于立式油罐,轻油收油后液面稳定时间(),付油后液面稳定时间()。重质粘油收油后液面稳定时间(),付油后液面稳定时间()。对于卧式油罐和铁路罐车轻油液面稳定(),重质粘油液面稳定()。

填空题卸装油时间在()内,重质油品中混合于油中的空气泡沫尚得不到全部消失,由此将引起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

单选题按JJF1014—1989《罐内液体石油产品计量技术规范》和《散装油品计量规程》规定:铁路罐车内油品液面稳定时间是轻质油()min,重质油()min方可计量.A15,30B10,30C15,20D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