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事件2,施工单位采取与设计单位直接协商的方式,决定对此事故不作处理,这种作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对于事件2,施工单位采取与设计单位直接协商的方式,决定对此事故不作处理,这种作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相关考题: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应由( )写出“质量事故处理报告”。A.施工单位B.事故单位C.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联合D.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现场代表

在公安决策执行过程中,如果临时遇到几个单位共同处理某一事件的情况,由相关单位领导协商一致后采取行动,这种协调方式属于()A.领导协调B.权变协调C.直接协调D.计划协调

对于事件3,施工单位要求供货厂家退换材料是否合理?为什么?

(一)背景资料:某电力施工单位承包了一火力发电厂的建筑工程项目,该工程由A监理单位承担工程监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配备了钢筋、木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焊工、瓦工、电工和起重工8个专业工种的工作,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上述工种中的特殊工种上岗证。事件2:施工中某附属设备基础预埋螺栓按计划应采用钢架固定的方式,但由于赶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指挥作业队改用简易的固定架支撑方案进行施工。结果在该附属设备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发现预埋螺栓的位置在施工中产生整体平移。为此监理工程师要求对该事故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在与设计单位协商后,认为该事故不影响设备今后的使用,因此施工单位决定对此事故不再处理。事件3:建设单位经与设计单位商定,对主要装饰材料指定了材质和颜色,并向施工单位推荐了供货厂家,施工单位与供货厂家就此签订了购货合同。当供货厂家将材料送达现场时,施工单位发现材料颜色不符合要求,并随即要求供货厂家退换材料。对此供货厂家要求施工单位支付退货运费,否则将要求建设单位在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中代扣。问题:1.对于事件1,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哪些特殊工种的上岗证?2.按质量事故的现任分类,事件2中的事故属于何种质量事做?3.对于事件2,施工单位采取与设计单位直接协商的方式,决定对此事故不作处理,这种作法是否妥当?为什么?4.对于事件3,施工单位要求供货厂家退换材料是否合理?为什么?5.对于事件3,材料供货厂家要求施工单位支付退货费是否合理?退货运费理应由谁承担?如果退货运费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是否可代扣?为什么?

对于500m以上的较大的路由变更,设计单位应到现场与监理、施工单位协商,建设单位批准,并填写工程设计变更单。 A.错误B.正确

不合格品经设计单位检测满足使用要求,可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返修处理 B、返工处理 C、不作处理 D、降级使用

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下列关于设计变更处理的方式规定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于变更较少的设计,设计单位可通过变更通知单,由建设单位自行修改,在修改的地方加盖图章,注明设计变更编号B、若设计变更对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对工程造价与施工预算的调整,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根据承包合同和国家有关规定,商讨解决办法C、设计变更与分包施工单位有关,应及时将设计变更交给分包施工单位D、设计变更若以前洽商记录有关,要进行对照,看是否存在矛盾或不符之处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 , 基础为役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2 层,地上15 层。基础埋深8 .4m ,地下水位-2.6m ,现场地坪标高-0.8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 基坑按施工方案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于是施工单位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对坑槽进行了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和试验,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问题:1. 本工程基坑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说明理由。2. 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正确做法。3. 事件二中,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4. 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如何控制土方回填的质量?

施工单位承担某水闸工程施工,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其中,施工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施工围堰作为总价承包项目,其设计和施均由施工单位负责。图1施工进度计划图(单位:天)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为便于进度管理,技术人员对上述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时间参数进行了计算,其中闸门制作与运输的时间参数为事件2:基坑初期排水过程中,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施工单位通过调整排水流量,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处理坍塌边坡增加费用1万元,增加工作时间10天,施工单位以围堰施工方案经总监批准为由向发包方提出补偿10天工期和1万元费用的要求。事件3:因闸门设计变更,导致闸门制作与运输工作拖延30天完成。施工单位以设计变更是发包人责任为由提出补偿工期30天的要求。1、指出图1进度计划的工期和关键线路(用节点编号表示)。2、指出事件中,a、b所代表时间参数的名称和数值。3、指出事件2中初期排水排水量的组成。发生围堰边坡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别指出事件2、事件3中,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是否合理,简要说明理由,综合事件2、事件3,指出本工程的实际工期。

背景资料:某矿建企业承担一项矿区工业广场土建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厂区内钢结构厂房的施工。根据设计,该厂房有钢柱120根,每根钢柱平均重约21.6 t。厂房内需浇筑多台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在安装主厂房钢柱时发现其中的16根钢柱部分焊缝高度不够,决定重新制作16根钢柱。事件2,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时,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制定了分层浇筑,分层浇筑厚度为0.6m的浇筑方案。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发现基础混凝土出现大量裂缝,存在质量问题。决定把基础露出地面的部分作抹光处理。事件3,在对设备基础进行抹光处理后,为不影响工期,施工单位自行进行后续的机械设备安装。事件4,监理工程师发现设备基础的质量事故后,立即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告知监理工程师该问题已进行了处理。问题:1.事件1中,施工单位决定重新制作16根钢柱的处理方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2.事件2中,分别说明施工单位制定的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施工方法和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是否正确说明理由。3.事件3中,施工单位继续进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4.事件4中,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按质量事故处理程序,施工单位对该质量事故应如何处理

【背景资料】某矿将井筒冻结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A,将井筒施工工程发包给施工单位B。施工期间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由于建设单位原因,未能够及时给施工单位B腾出混凝土料场,为保证工期不延误,建设单位直接按设计混凝土强度与供应商签订了商品混凝土供应合同,并通知了施工单位B。事件2:由于天降大雨,施工单位B的大型设备无法按时进场,延误了井筒的开工日期。事件3:施工单位B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至第5模时,模板变形、连接螺栓在丝扣处断开,造成事故。【问题】1.事件1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2·事件2中设备无法按期进场可能造成哪些影响如何将影响降低到最小3.该案例中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指标是什么4.分析事件3中的事故原因。5.冻结井筒的试挖条件是什么

对于500m以上的较大的路由变更,设计单位应到现场与监理、施工单位协商,建设单位批准,并填写工程设计变更单。

在公安决策执行过程中,如果临时遇到几个单位共同处理某一事件的情况,由相关单位领导协商一致后采取行动,这种协调方式属于()A、领导协调B、权变协调C、直接协调D、计划协调

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程序的正确顺序是()。 ①事故处理 ②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③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④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⑤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⑥事故处理结论 ⑦提交处理方案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②⑤⑦①④⑥C、②③⑤⑦①④⑥D、③⑤②①④⑥⑦

某工程基础底板的设计厚度为1.5米,施工单位施工厚度为1.6米,在计量、支付时,对于多做的工程量应当()。A、不予计量B、予以计量C、计量一半D、由业主与施工单位协商处理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基础为筏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5层。基础埋深8.4m,地下水位-2.6m,现场地坪标高-0.8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于是施工单位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 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项目监理机构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问题应该直接及时的与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处理。

问答题该事故被施工单位定性为“质量问题”是否正确,施工单位处理质量事故时,事故上报的单位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依次改正。

单选题某工程基础底板的设计厚度为1.5米,施工单位施工厚度为1.6米,在计量、支付时,对于多做的工程量应当()。A不予计量B予以计量C计量一半D由业主与施工单位协商处理

问答题某工程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2层、地上12层、裙房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某施工单位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场地平整结束后,施工单位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时,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经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实施过程中按要求形成了相关验收记录。处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判断题对于500m以上的较大的路由变更,设计单位应到现场与监理、施工单位协商,建设单位批准,并填写工程设计变更单。A对B错

问答题分析施工单位处理事件1、事件2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基础为筏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5层。基础埋深8.4m,地下水位-2.6m,现场地坪标高-0.8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于是施工单位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 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事件二中,工程验槽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问答题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24000m2,基础为筏板式基础,上部结构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5层。基础埋深8.4m,地下水位-2.6m,现场地坪标高-0.8m。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直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于是施工单位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事件二:软弱下卧层处理完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 事件三: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前,施工单位按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处理。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应如何控制土方回填的质量?

问答题事件二中,对于建设单位供应的钢管没有出厂合格证直接进行了施工是否正确?为什么?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如何处理?

问答题在事件2中, B施工单位的作法正确吗, 为什么?

问答题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做法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事故调查组应还有哪些单位派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