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置一次仪器,同时需要测出多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 )比较方便,所以在高程测量中被广泛采用。A.高差法B.仪高法C.水平角测量D.竖直角测量

当安置一次仪器,同时需要测出多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 )比较方便,所以在高程测量中被广泛采用。

A.高差法
B.仪高法
C.水平角测量
D.竖直角测量

参考解析

解析:仪高法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只需计算一次水准仪的高程,就可以简单地测算几个前视点的高程。当安置一次仪器,同时需要测出多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仪高法比较方便,所以在高程测量中仪高法被广泛地采用。

相关考题: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高程等于后视高程加前视点(转点)高程差。()

安置一次仪器,同时需要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使用( )是比较方便的。A.导线测量法B.三边测量法C.高差法D.仪高法

在车间内安装一次仪器,同时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可以采用(  )。A.水准法B.仪高法C.高差法D.电测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

水准仪视线高等于( )+后视点读数。A.后视点高程B.转点高程C.前视点高程D.仪器点高程

水准测量中,在一点安置水准仪可求测出多个点的高程,此时常采用的高程计算方法是( )。A.视线高差法B.高差法C.角法D.导线法

地面高程测量时设B 为后视点,A 为前视点;B 点的高程是50.128m,当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读数为1.235m,则A 点的高程是( )。A、47.777m B、50.009m C、50.247m D、52.479m

采用水准仪测量高程时,前视读数为1.260,后视点读数为0.830,已知前视点高程为330.750,则后视点高程为( )。A.332.010 B.331.580C.0.430 D.331.180

地面高程测量时设B为后视点,A为前视点;B点的高程是50.128m,当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读数为1.235m,则A点的高程是( )A.47.777mB.50.009mC.50.247mD.52.479m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D: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在水准测量中,如果后视点高程高于前视点,则()。A:后视点读数大于前视点读数B: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C:后视点读数等于前视点读数D:后视点、前视点读数比较取决于仪器高

安装一次仪器,可以同时测出数个前视点的高程时,可以采用( )。A.水准法B.仪高法C.高差法D.准高法

计算高程的两种方法分别是高差法和视线高法。当只需安置一次仪器就能确定若干个地面点高程时,使用高差法较为方便。

视线高等于()+前视点读数。A、前视点高程B、转点高程C、后视点高程D、仪器点高程

地面高程测量时设B为后视点,A为前视点;B点高程是50.128m,当后视读数为1.116,前视读数为1.235m,则A点的高程是()A、 47.777mB、52.479mC、 50.247mD、 50.009m

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当预测的高程点距水准点较远或高差很大时,就需要连续多次安置仪器以测出两点的高差

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中平测量中,转点的高程等于()。A、视线高程-前视读数B、视线高程+后视读数C、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D、视线高程-前视点高程

在水准测量中安置一次仪器可以有()个前视点,但只能有一个后视点。A、1B、2C、3D、多个

判断题计算高程的两种方法分别是高差法和视线高法。当只需安置一次仪器就能确定若干个地面点高程时,使用高差法较为方便。A对B错

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 )。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D后视点 、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单选题视线高等于()+前视点读数。A前视点高程B转点高程C后视点高程D仪器点高程

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安置一次仪器可以有()个前视点,但只能有一个后视点。A1B2C3D多个

单选题中平测量中,转点的高程等于()。A视线高程-前视读数B视线高程+后视读数C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D视线高程-前视点高程

单选题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判断题当预测的高程点距水准点较远或高差很大时,就需要连续多次安置仪器以测出两点的高差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