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安置一次仪器可以有()个前视点,但只能有一个后视点。A1B2C3D多个

单选题
在水准测量中安置一次仪器可以有()个前视点,但只能有一个后视点。
A

1

B

2

C

3

D

多个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时说明后视点()。 A、高于侧站点B、低于前视点C、高于前视点D、等于前视点

在水准测量中,测点有前视点和后视点之分,只有前视读数,而无后视读数的点称为转点。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 尽量使前视点与后视点的距离相等, 以消除仪器竖轴所产生的误差。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水准测量中, 安置一次仪器只能有一个后视点, 但可以有若干个前视点。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点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高。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D: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 )。 A. 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B. 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 后视点、前视点等高 D. 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大于前视点读数,则前后视点高度的关系是( )。A.前后视点高度取决于仪器高B.前后视点等高C.后视点比前视点高D.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2012 年)在水准测量中, 若后视点读数大于前视点读数, 则前后视点高度的关系是()。A. 前后视点高度取决于仪器高 B. 前后视点等高C. 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D. 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点,它是一个站的前视点又作为下一个站的后视点,这种点叫做转点。

在水准测量的一个测站上,已知仪器视线高为2856.458,测站前视点的读书为1.342,则可求得前视点的高程为()。A、2855.116B、-2855.116C、2857.800D、-2857.800

在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已知仪器的视线高为2856.458,测得前视点的读数为1.342,则可求得前视点的高程为()。A、2855.116B、-2855.116C、2857.800D、-2857.800

在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并测得后视点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则B点比A点()A、高;B、低;C、等高

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大于前视点读数,则前后视点的高度关系是()。A、前后视点高度取决于仪器高B、前后视点等高C、后视点比前视点高D、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在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已知后视点A的高程为856.458,测得后视点A的读数为1.320,则可求得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为()。A、855.138B、-855.138C、857.778D、-857.778

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在水准测量的一个测站上,已知后视点A的高程为856.368,测得后视点A的读数为1.270,则可得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为()A、855.098B、-855.098C、857.638D、-857.638

水准测量中,若高差值为正,则后视点比前视点(),若高差值为负,则后视点比前视点()。

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在水准测量中安置一次仪器可以有()个前视点,但只能有一个后视点。A、1B、2C、3D、多个

在水准测量中,一般要求前视点与后视点的距离大致相等,以消除()所产生的误差。A、仪器的竖轴B、圆水准轴C、视准轴D、水准管轴

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读数小于前视点读数,则( )。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D后视点 、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单选题在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等于()。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填空题水准测量中,若高差值为正,则后视点比前视点(),若高差值为负,则后视点比前视点()。

单选题水准测量中,仪器视线高应为()A后视读数+后视点高程B前视读数+后视点高程C后视读数+前视点高程D前视读数+前视点高程

判断题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作用的点,它是一个站的前视点又作为下一个站的后视点,这种点叫做转点。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