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方法,正确的有()。A、 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元B、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元C、 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6624元D、 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元E、 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元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方法,正确的有()。


A、 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元
B、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元
C、 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6624元
D、 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元
E、 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元

参考解析

解析:目标:600*715*1.04=446160,所以D错误
产量增加为640,即第二步为640*715*1.04=475904,二者相减是29744,所以A错误
第三步,单价为755,则640*755*1.04=502528,与第二步相减是26624,所以C正确
第四步,损耗是3%,则640*755*1.03=497696,与第三步相减是-4832,所以E正确
三步的累计和是29744+26624-4832=51536(所以B正确)

相关考题:

施工项目月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和内容包括( )。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的成本降低水平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C.通过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竣工成本降低水平D.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E.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施工项目月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和内容包括( )。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的成本降低水平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C.通过累计实际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竣工成本降低水平D.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E.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某项目经理部在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商品混凝土的实际成本、目标成本情况进行比较(见下表),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超支了42974.25元。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项 目单位目标实际差额工程量m331203150+30综合单价元340355+15损耗率%42.5-1.5成 本元11032321146206.2542974.25问题:(1)说明差额分析法基本原理。(2)用“差额分析法”分析成本超支的原因。(3)说明成本分析的对象、具体步骤及资料来源。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 元B.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C.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26624 元D.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 元E.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 元

背景 某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某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时,发现某月的实际成本降低额比目标成本增加了,降低成本目标与实际成本对比资料以及成本降低率如下表所示。 问题 (1)试说明施工成本分析方法有哪些?说明差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说明工程项目预算成本、成本降低率和成本降低额的差异分别是多少? (3)根据表中资料,用“差额分析法”分析预算成本和成本降低率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具体资料见下表,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由混凝土单价提高使费用增加了()元。A.13104B.22152C.30657D.35256

某分项工程的混凝土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由于产量增加 50,成本增加 21300 元 B.由于单价提高 40,成本增加 35020 元C.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 56320 元 D.由于损耗下降 3%,成本减少 9600 元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A . 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元B .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元C . 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26624元D . 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元E . 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元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中,“三算对比”主要是进行( )的对比。A:实际成本与投资估算B: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C:实际成本与竣工决算D: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E:施工预算与设计概算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具体资料见下表,则混凝土使用量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为(  )元。A.13104B.22152C.30657D.35256

月(季)度成本分析时,通过()的对比,可以预测实现项目成本目标的前景。A.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B.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C.累计实际成本与累计预算成本D.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与目标

下列选项中,关于月(季)度成本分析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通过实际成本与施工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季)的成本降低水平B.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C.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D.通过对技术经济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某商品混凝土的成本资料如下表。运用差额计算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 22776 元B.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 13104 元C.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 4473 元D.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30657 元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中,“三算对比”主要是进行()的对比。A.实际成本与投资估算B.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C.实际成本与竣工决算D.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E.施工预算与设计概算

(2012年)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中,“三算对比”主要是进行()的对比。A.实际成本与投资估算B.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C.实际成本与竣工决算D.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E.施工预算与设计概算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采用的“三算”对比分析法,其“三算”对比指的是( )的比较。 A、概算成本、预算成本、决算成本 B、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 C、月度成本、季度成本、年度成本 D、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具体资料见下表,则混凝土使用量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为(  )元。A、13104B、22152C、30657D、35256

某项目在成本分析中,运用月(季)度成本分析方法对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时,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拟需要了解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C、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D、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

某项目运用月(季)度成本分析方法对施工成本进行分析,拟需要了解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C、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D、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

某施工项目经理对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成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目标成本是44万元,实际成本是48万元,因此要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对混凝土成本的影响程度,最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A、比较法B、构成比率法C、因素分析法D、动态比率法

施工项目月度成本分析的依据是当月的成本报表,分析的方法和内容包括( )。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当月的成本降低水平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的落实情况C、通过累计实际与累计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竣工成本降低水平D、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E、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节约途径

单选题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方法是对()的“三算”对比。A预算成本、完工成本和实际成本B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C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D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和核算成本

单选题年度成本分析的重点是()A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分析成本降低情况B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目标成本落实情况C通过对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的分析,寻求更有效的节约途径D通过对下一年度施工进展情况规划,提出可行的成本管理控制

单选题某施工项目经理对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成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目标成本是44万元,实际成本是48万元,因此要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等因素对混凝土成本的影响程度,最适宜采用的分析方法是()。A比较法B构成比率法C因素分析法D动态比率法

多选题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 )。项目 单位 目标 实际产量 m³ 600 640单价 元 715 755损耗 % 4 3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元B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元C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26624元D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元E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元

多选题下列关于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B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是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C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为:预算成本来自施工预算,目标成本来自投标报价D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方法是进行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E“三算”对比指的是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比较

多选题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采用“三算”对比分析,其“三算”对比指的是( )的比较。A预算成本B计划成本C目标成本D概算成本E实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