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了解某药治疗人工荨麻疹的效果,将100名人工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该药,对照组用已知的阳性药物。治疗30天后,试验组30例有效,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7例有效,有效率为74.0%。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的r2检验,则构成四格表的4个基本数据是

欲了解某药治疗人工荨麻疹的效果,将100名人工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该药,对照组用已知的阳性药物。治疗30天后,试验组30例有效,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7例有效,有效率为74.0%。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的r2检验,则构成四格表的4个基本数据是


相关考题:

某新药临床试验中,将5个医院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试验药+对照药的模拟剂,B组给予对照药+试验药的模拟剂,整个过程中医生不知道病人属于试验组或对照组。为控制偏倚,本试验中采用的技术方法是A、同时、同地对照、多中心B、随机化、单盲、重复C、随机化、重复、单盲双模拟D、重复、单盲双模拟、对照E、随机化、单盲、对照

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A、效果指数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有效率

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

评价窝沟封闭术的效果时,计算龋齿降低率的公式有 A、龋降低相对有效率=(对照组龋齿数-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100%B、龋降低实际有效率=(对照组龋齿数-试验组龋齿数)/已封闭的总牙数×100%C、龋降低实际有效率=(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已封闭的总牙数×100%D、龋降低相对有效率=(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100%E、龋齿降低率=(试验组龋齿数-对照组龋齿数)/复查时总牙齿数×100%

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研究者选取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60名患者中有40名有效,对照组中的6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在该研究中,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A、8.3%B、37.5%C、66.7%D、75.0%E、不能计算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在评价该试验的价值时还应考虑A、是否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B、是否同时考虑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C、是否介绍防治措施的实用性D、是否报告了全部的临床结果E、以上全对

评价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对照组的依从率B、试验组的依从率C、病死率D、有效率E、患病率

为了解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将44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该药加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辅助治疗,观察结果见表2:可选用的最适当检查方法是

欲了解某药治疗人工荨麻疹的效果,将100名人工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该药,对照组用已知的阳性药物。治疗30天后,试验组30例有效,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7例有效,有效率为74.0%。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则构成四格表的4个基本数据是A.B.C.D.E.

为观察“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某医师将9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46例采用“麦普宁”治疗(30例加用“甘露醇”),对照组44例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65.9%。该医师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得X2=5.56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请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

为研究苗药“胃灵丹”治疗胃病(胃炎、胃溃疡等)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A、空白对照B、标准对照C、实验对照D、历史对照E、安慰剂对照

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为45%,则()。A、绝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3%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5%C、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15%D、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25%E、比值比为1.3

为探讨某种药物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患有该病的人,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0名患者中有32人有效,对照组的5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

为研究某新药"胃灵丹"治疗胃(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4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

为研究某新药"胃灵丹"治疗胃(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4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A、试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照E、自身对照

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

某医生用新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例治疗有效,则()。A、该新药有效率为75%B、如果常规药的有效率为50%,那么该新药治疗冠心病比常规药更有效C、宜用常规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以作为疗效对照D、该新药与常规药的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宜增大新药治疗的观察例数,以得到稳定的有效率

单选题某单位为研究新药的降压效果,随机地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用新药治疗,另一组则沿用传统疗法(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新药是否较优。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为(  )。A半试验性研究B观察性研究C社区干预研究D专题调查研究E实验研究中的临床试验

单选题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

单选题某医生欲了解A、B两药治疗某病的疗效有无差别,将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药治疗一个疗程;测得治疗前后的血沉(mm/h),见下表(假定A、B两药治疗前后的血沉之差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欲分别比较A、B两药是否有效,宜采用()。Aχ2检验B配对t检验C成组t检验D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单选题某单位为研究新药的降压效果,随机地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用新药治疗,另一组则沿用传统疗法(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新药是否较优。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属于()A专题调查研究B观察性研究C社区干预研究D半试验性研究E实验研究中的临床试验

单选题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效果指数

单选题某医生用新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例治疗有效,则()。A该新药有效率为75%B如果常规药的有效率为50%,那么该新药治疗冠心病比常规药更有效C宜用常规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以作为疗效对照D该新药与常规药的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宜增大新药治疗的观察例数,以得到稳定的有效率

单选题某学者为研究藏红花对脉管炎的治疗效果,选择了2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藏红花治疗,一组采用标准疗法两组同时用盲法观察疗效,该研究方法为()A社区试验B临床试验C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队列研究

单选题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为45%,则()A绝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3%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5%C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15%D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25%E比值比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