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察“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某医师将9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46例采用“麦普宁”治疗(30例加用“甘露醇”),对照组44例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65.9%。该医师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得X2=5.56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请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

为观察“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某医师将9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试验组46例采用“麦普宁”治疗(30例加用“甘露醇”),对照组44例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结果试验组有效40例,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有效29例,有效率为65.9%。该医师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疗效,得X2=5.56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麦普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请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


相关考题:

某临床试验共选择100名研究对象,其中50名病人用甲药治疗,另50名病人用乙药治疗,结果发现甲药组80%好转,乙药组70%好转。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在5%水平上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认为A、观察到两组间的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引起B、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疗效没有差异C、两组间具有可比性D、排除了研究者与病人的偏性E、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可能在1%水平上有意义

为研究中药“慢支灵”治疗慢性气管炎疗效,在某医院选择100例急性咽炎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慢支灵”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复方岩白菜片”。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 A、空白对照B、安慰剂对照C、实验对照D、标准对照

为探讨某种药物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患有该病的人,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0名患者中有32人有效,对照组的5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

为探讨某药物对某病的疗效,研究者选取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60名患者中有40名有效,对照组中的6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在该研究中,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率为A、8.3%B、37.5%C、66.7%D、75.0%E、不能计算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在评价该试验的价值时还应考虑A、是否详细介绍研究对象的情况B、是否同时考虑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C、是否介绍防治措施的实用性D、是否报告了全部的临床结果E、以上全对

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为45%,则 A、绝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3%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5%C、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15%D、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25%E、比值比为1.3

某医生用新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例治疗有效,则 A、该新药有效率为75%B、如果常规药的有效率为50%,那么该新药治疗冠心病比常规药更有效C、宜用常规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以作为疗效对照D、该新药与常规药的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宜增大新药治疗的观察例数,以得到稳定的有效率

为了解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将44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该药加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辅助治疗,观察结果见表2:可选用的最适当检查方法是

欲了解某药治疗人工荨麻疹的效果,将100名人工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该药,对照组用已知的阳性药物。治疗30天后,试验组30例有效,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7例有效,有效率为74.0%。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X检验,则构成四格表的4个基本数据是A.B.C.D.E.

欲了解某药治疗人工荨麻疹的效果,将100名人工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该药,对照组用已知的阳性药物。治疗30天后,试验组30例有效,有效率为60.0%;对照组37例有效,有效率为74.0%。采用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则构成四格表的4个基本数据是A.B.C.D.E.

某医生用新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例治疗有效,则A.该新药有效率为75%B.如果常规药的有效率为50%,那么该新药治疗冠心病比常规药更有效C.宜用常规药治疗4例冠心病患者,以作为疗效对照D.该新药与常规药的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宜增大新药治疗的观察例数,以得到稳定的有效率

某学者为研究藏红花对脉管炎的治疗效果,选择了2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藏红花治疗,一组采用标准疗法两组同时用盲法观察疗效,该研究方法为A.社区试验B.临床试验C.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队列研究

在评价临床试验的疗效时,不必考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

某医师要对甲、乙两疗法的疗效作比较,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两种方法治疗,得如下结果:研究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构成是否有差别,可用A.秩和检验B.标准化法C.回归分析D.行×列表资料χ检验E.相关分析

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现欲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采用的统计方法是()A、Wilcoxon秩和检验B、2*4列联表X2检验C、四格表X2检验D、Fisher确切概率法E、计算标准化率

某医生欲比较单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治疗某病的效果,西药组共治疗18例,有效9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疗20例,有效17例,检验两疗法的疗效有无差异。经检验得P0.05,则()。A、两样本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尚不能认为两总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两样本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两总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以上都不对

已知某常规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为70%。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3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某新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40例患者有效。欲比较新药的疗效是否好于常规药,宜采用() A、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Z检验B、两样本率比较的Z检验C、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D、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E、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为了解某疗法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用12头健康雌性良种幼猪建立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仅实验组给予该疗法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幼猪的存活情况。该研究采用的是()。A、空白对照B、安慰剂对照C、实验对照D、标准对照E、自身对照

某医师研究果胶治疗铅中毒疗效时,采用治疗前后血铅和尿铅作为观察指标,治疗40名铅中毒患者,结果治疗前测得血铅为0.181±0.029mg/L,尿铅为0.116±0.009mg/L;治疗后血铅为0.073±0.019mg/L,尿铅为0.087±0.010mg/L。血铅、尿铅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果胶有良好的驱铅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铅中毒患者。请你从统计学角度进行分析。

“复方黄精片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价”一文,研究者将经确诊符合要求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复方黄精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淀粉治疗,均在服用8周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发现实验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因而认为复方黄精片有较显著治疗糖尿病效果。 问: (1)该设计有无对照?如有,属何种类型? (2)该对照的设置有无不妥?为什么?

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随机抽取2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100例,有效95例,西药组治疗100例,有效85例。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37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其步骤如何?()A、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B、随机抽取2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C、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因为成组t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别,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不能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另外,该医师进行了计量资料的转换,虽然思路正确,但1和0的分布不呈正态分布,两组方差也不齐(F=25.105,P0.001),不能用t检验。D、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方差分析。E、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检验(chi-squaretest)。

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随机抽取2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100例,有效95例,西药组治疗100例,有效85例。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37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该医师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A、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B、随机抽取2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C、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因为成组t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别,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不能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另外,该医师进行了计量资料的转换,虽然思路正确,但1和0的分布不呈正态分布,两组方差也不齐(F=25.105,P0.001),不能用t检验。D、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方差分析。E、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检验(chi-squaretest)。

某医师为比较中药和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随机抽取2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结果中药组治疗100例,有效95例,西药组治疗100例,有效85例。该医师采用成组t检验(有效=1,无效=0)进行假设检验,结果t=–2.378,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中西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疗效有差别,中药疗效高于西药。这是什么资料?()A、该资料是按中西药疗效(有效、无效)分类的二分类资料,即计数资料。B、随机抽取2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药组,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C、该医师统计方法不正确。因为成组t检验用于推断两个总体均数有无差别,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不能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另外,该医师进行了计量资料的转换,虽然思路正确,但1和0的分布不呈正态分布,两组方差也不齐(F=25.105,P0.001),不能用t检验。D、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方差分析。E、该资料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两样本率来推断它们分别代表的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应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检验(chi-squaretest)。

单选题某单位为研究新药的降压效果,随机地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用新药治疗,另一组则沿用传统疗法(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新药是否较优。此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为(  )。A半试验性研究B观察性研究C社区干预研究D专题调查研究E实验研究中的临床试验

单选题某医生欲比较单纯西药和中西药联合治疗某病的效果,西药组共治疗18例,有效9例;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疗20例,有效17例,检验两疗法的疗效有无差异。经检验得P0.05,则()。A两样本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尚不能认为两总体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两样本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两总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价某种新药的治疗效果,试验组有效率60%,对照组有效率为45%,则()A绝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3%B相对危险度降低率为35%C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15%D相对危险度增高率为25%E比值比为1.3

配伍题为明确某食物疗法对贫血的疗效,选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量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这属于()|为研究某化学药品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对照组涂抹该化学药品的溶剂,这属于()|为研究某新药"胃灵丹"治疗胃(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4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某医师研究七叶一支花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时,实验组服用七叶一支花,对照组服用淀粉,这属于()A试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照E自身对照

单选题为探讨某种药物的疗效,研究者选择了100例患有该病的人,随机分为服用该药的治疗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采用盲法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50名患者中有32人有效,对照组的50人中有5人有效,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由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该药治疗疾病有效B该药治疗疾病无效C样本量不够大,因此不能下结论D未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因此不能下结论E该药治疗疾病的疗效超过了安慰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