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先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资,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制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让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B.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C.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D.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先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资,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制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让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这段文字的主旨为( )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
B.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
C.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
D.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参考解析

解析:第一步,题目是一道主旨概括题,阅读文段,发现文段的主体词为“二十四节气第二步:阅读文段在文段的后半段谈到,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相关考题:

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最后一个节气是冬至B、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C、节气最早起源于西汉年间,到唐朝已臻完善D、2012年,清明节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二十四节气整体还未入选

二十四节气于哪一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A.京剧B.十二生肖C.天干地支记年法D.二十四节气

下列选项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A.广西左江花山岩画B.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C.清代内阁秘本档D.二十四节气

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A.昆曲B.古琴C.二十四节气D.故宫

2013年12月,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成功申遗有利于 ①开发其经济价值()。 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很多农耕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二十四节气根据()的变化,结合农耕活动总结出的有规律的节气。A、时间B、空间C、心情D、天象气候

节气是中国古老的文明。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形成了很多农谚比如“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说明人们()A、认识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B、将节气智慧融于生产实践中C、已获得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完整认识D、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自然的能力

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A、公历B、阴历C、二十四节气D、元明历法

西汉即墨(今平度古岘)历法家(),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历法专家,《太初历》制作者之一,二十四节气首次收入其中。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不能不说是我们平度人的骄傲。A、司马迁B、徐万且C、费直D、庸谭

平度将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并以品牌聚合形成集传统二十四节气与平度现代养生理念于一体的康养理论体系、产业融合体系,让二十四节气古老智慧之光,融合现代平度美食养生标准,展现节气养生美食文化的魅力。

作为二十四节气起源地、验证地,平度深挖二十四节气文化,建立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基地,以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为基点,逐渐演变形成四时食疗、节气养生的美食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文化。

作为二十四节气起源地、验证地,平度深挖二十四节气文化,建立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基地,以西汉时期徐万且“二十四节气”为基点,逐渐演变形成四时食疗、节气养生的美食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牌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2016年()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A、11月28日B、11月29日C、11月30日D、11月27日

目前,我国有38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要被用来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要求创立于两千多年前的二十四节气,至今依旧能与各地气候一一对应,既苛刻也不符合自然之本。首先,当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其次,不同纬度、高度,沿海还是内陆等等,都是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所以诗人白居易游庐山大林寺,才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甲】。”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有天文、气象、物候的根据。所谓天文,即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将太阳从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设为起点,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度,一回归年,正好为24个节气。因此24个节气,准确反映了太阳照射地球的角度,也准确反映了四季的变化。其中8个节气的名称,春秋“两分”,冬夏“两至”,春夏秋冬“四立”,就是这样确立的。而其余节气,则围绕如何指导农事而定。当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看天吃饭,于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气温变化,如大暑、小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降水情况,如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时机,如小满、芒种;还反映了物候现象,如惊蛰。当基本的气候现象、规律被二十四节气描绘、总结出来、成为阴历的补充后,农民即可依历而行。不过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异,东西各不同,根据什么调整呢?物候。动植物、生物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随气候、气温的变化,而有相应表现。花开、燕来、蝉蜕壳,都有时间表。陆游诗里对此有点睛之句:“【乙】”。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语言,中国人善于遵从自然之令,来调整生产生活。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如“【丙】”。柿子有润燥止咳的作用,因此霜降吃柿子防感冒一说,并非无稽之谈。只是传到后来,被神话了。其实其本意是:在特定的季节吃相应的食物,效果最佳。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违背天时,是中国人顺应自然的哲学观的体现。与此相似的习俗,可谓林林总总。诸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一年365天,因为有了二十四节气,也不再是机械、冰冷的阿拉伯数字,每过15天,生活这个舞台的背景就会被更换一回,那是鸟飞鱼跃,绿满窗前,天心月圆。我想起杜甫的诗:“【丁】”。倘若没有二十四节气,杜甫也就无感而生了吧。但是实事求是地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已不很明显,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二十四节气?是相信它是灵丹妙药,还是视其为糟粕?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B、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依据是基本的物候现象及其规律C、遵循二十四节气来规范、指导生活已成为一种文化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体现

试论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二十四节气根据()的变化,结合农耕活动总结出的有规律的节气。A时间B空间C心情D天象气候

单选题2013年12月,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成功申遗有利于 ①开发其经济价值()。 ②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多选题中国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  )。A昆曲B木卡姆艺术C长调民歌D司南E二十四节气

多选题节气是中国古老的文明。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形成了很多农谚比如“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这说明人们()A认识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B将节气智慧融于生产实践中C已获得了关于气候变化的完整认识D具备了在实践中驾驭自然的能力

单选题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最后一个节气是冬至B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C节气最早起源于西汉年间,到唐朝已臻完善D2012年,清明节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二十四节气整体还未入选

单选题时间是大自然的产物,节气展现的则是农耕文明的智慧。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便是对其文化内涵的极大肯定。先民通过观察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来感知自然变化、安排农业活动,敬天顺时,依农得时,从而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所谓“认识一个民族,其实就是认识它如何使用时间”,节气犹如包裹着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具有时间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含义。从中既可以窥探出古人如何以人之理性追问天地运行与造化万物,更鲜活地展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从自然中推演人文,在人文中回归自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这段文字的主旨为: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农耕实践中观察自然、顺应自然的成果B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C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哲学之本D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就要先认识二十四节气

判断题很多农耕活动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A对B错

问答题试论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二十四节气”D“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