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有关《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片段: 进行集体备课时,大家认为,如果能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去搜集有关鸦片战争时清朝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表现,从而自己归结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书籍以及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自己也利用网络等媒体去搜集多方面的素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师生共同认真搜集、整理好资料的基础上.讲了“清廷与鸦片战争”一课,对历史新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展示一组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以此揭示课题)一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屈辱”二字,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今天再次反思这段历史时,除了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外,更应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给中国带来耻辱 究竟谁该对中国的战败负责 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们就从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入手,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探究一: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他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如何 他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有何关系 请学生介绍:①道光皇帝勤政节俭;②道光帝有一定的历史责任感;③道光帝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造诣;④道光帝缺乏刚毅的性格,办事不果断,忧郁、迟疑。性格的这一弱点,使其在禁烟时,在“严禁”和“弛禁”之间犹豫摇摆;在战争过程中,又在“主战”与“主和”之间反复无常。 教师引导:“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大家看1;-1题的角度不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道光帝。应该说,道光帝虽算不上明君,但也绝非昏君。虽然他对鸦片战争的战败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他一人。当时的晚清已经日薄西山,最高统治者不可能抵挡得住这种外来入侵。 探究二:鸦片战争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抗英的爱国将领,他们的具体表现如何 能否改变中国战败的结局 请学生介绍:如陈连升、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的事迹。但爱国将领的反抗也未能改变中国战败的命运。 教师引导: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探究三:爱国将领未能改变败局。那广大人民群众有否进行反抗 为何还是无法改变败局 由学生介绍:各地人民自发反抗的情况,如三元里人民抗英,但这种反抗仅是部分地区、部分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鸦片战争不能像后来的抗日战争那样。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获胜呢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可知清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始终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不会也不敢发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它的高度专制、极端腐朽、全面落后.注定了其战败的结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进而得出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予以评价。

下面是某教师有关《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片段:
进行集体备课时,大家认为,如果能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去搜集有关鸦片战争时清朝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表现,从而自己归结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于是,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书籍以及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自己也利用网络等媒体去搜集多方面的素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师生共同认真搜集、整理好资料的基础上.讲了“清廷与鸦片战争”一课,对历史新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展示一组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以此揭示课题)一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屈辱”二字,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今天再次反思这段历史时,除了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外,更应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给中国带来耻辱 究竟谁该对中国的战败负责 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们就从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入手,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探究一: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他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如何 他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有何关系
请学生介绍:①道光皇帝勤政节俭;②道光帝有一定的历史责任感;③道光帝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造诣;④道光帝缺乏刚毅的性格,办事不果断,忧郁、迟疑。性格的这一弱点,使其在禁烟时,在“严禁”和“弛禁”之间犹豫摇摆;在战争过程中,又在“主战”与“主和”之间反复无常。
教师引导:“横看成岭侧成峰”.由于大家看1;-1题的角度不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道光帝。应该说,道光帝虽算不上明君,但也绝非昏君。虽然他对鸦片战争的战败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他一人。当时的晚清已经日薄西山,最高统治者不可能抵挡得住这种外来入侵。
探究二:鸦片战争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抗英的爱国将领,他们的具体表现如何 能否改变中国战败的结局
请学生介绍:如陈连升、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的事迹。但爱国将领的反抗也未能改变中国战败的命运。
教师引导: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探究三:爱国将领未能改变败局。那广大人民群众有否进行反抗 为何还是无法改变败局 由学生介绍:各地人民自发反抗的情况,如三元里人民抗英,但这种反抗仅是部分地区、部分群众的自发反抗斗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鸦片战争不能像后来的抗日战争那样。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获胜呢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可知清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始终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因此不会也不敢发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它的高度专制、极端腐朽、全面落后.注定了其战败的结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进而得出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予以评价。


参考解析

解析:这是一个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为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探究活动准备,以及课上组织进行的积极主动的讨论、探究,最终使学生们自己归结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其实,能否得出一个结论,或究竟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搜集整理资料,集体探究分析。不仅可以品尝到自主探究问题的乐趣,也可以从中感悟和掌握如何看待、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实现由单一的“获取知识的结果”向更高层面的“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飞跃。这也应当是组织这种类型的探究活动课所要达到的最重要的目的。

相关考题: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D.中法战争中

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①第一次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A、甲午中日战争B、中法战争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中法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A、1840年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D、新中国成立

“宁波帮”至()后达到鼎盛。A、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C、八国联军侵华D、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发动的曾经攻破北京的战争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④

下列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应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B、鸦片战争—《北京条约》C、甲午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汉口.南京等通商口岸确定开放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不平等条约是从()后开始签订的。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第一次世界大战

火烧圆明园发生在()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D、中法战争中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新中国成立

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的耻辱B、英法联军的暴行C、沙俄侵华的罪证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圆明园毁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马尾战役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中法战争时期C、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在中国近代上,西方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单选题“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的耻辱B英法联军的暴行C沙俄侵华的罪证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单选题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毁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D中法战争中

单选题火烧圆明园发生在()期间。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A1840年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D新中国成立

单选题在下面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哪次攻进了北京城,并大肆抢劫()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