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相关考题:

《辛丑条约》的内容不包括( )A.清政府赔款白银9亿两,以海关关税作保B.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对外国侵略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下列条款出自该“约”的是( )。A.大清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C.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下列选项,哪些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A、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B、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C、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D、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下列各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朝廷”的是()A、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支付高额赔款C、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进驻D、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A、赔款4.5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900年11月初,八国联军照会李鸿章和奕劻,双方提出议和谈判的六项原则:惩办祸首;索取赔款;禁止军火输入中国;使馆驻扎卫兵;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等。

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外国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辛丑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严重影响。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1901年9月9日,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列强有权驻军北京等,致使中国京畿防务完全敞开。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

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

单选题“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判断题1900年11月初,八国联军照会李鸿章和奕劻,双方提出议和谈判的六项原则:惩办祸首;索取赔款;禁止军火输入中国;使馆驻扎卫兵;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等。A对B错

问答题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多选题下列选项,哪些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A赔款,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B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C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D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多选题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A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D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E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单选题《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A赔款4.5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多选题天津大沽口炮台现存炮台三座,以(  )这三字命名。A威B高C门D镇E海

多选题以下关于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纪念的叙述,恰当的是(  )。A大沽口海字炮台至今保存完好B吴松炮台进行过著名的定海保卫战C威远炮台群与称海上长城D大角炮台被誉为粤海第一重门户E旅顺炮台被称之为立体教科书

单选题1900年的庚子事变中,()毁于战火。A天津机器局B大沽船坞C江南制造局D大沽口炮台

单选题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外国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辛丑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问答题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单选题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留兵驻守”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