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一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的语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流程图说明】下面的流程(如图1所示)用N-S盒图形式描述了在一棵二叉树排序中查找元素的过程,节点有3个成员:data,left和right。其查找的方法是:首先与树的根节点的元素值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找到,返回此结点的地址;若要查找的元素小于根节点的元素值,则指针指向此结点的左子树,继续查找;若要查找的元素大于根节点的元素值,则指针指向此结点的右子树,继续查找。直到指针为空,表示此树中不存在所要查找的元素。【算法说明】【流程图】将上题的排序二叉树中查找元素的过程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其中NODE是自定义类型:typedef struct node{int data;struct node*left;struct node*right;}NODE;【算法】NODE*SearchSortTree(NODE*tree,int e){if(tree!=NULL){if(tree-datae)(4) ;∥小于查找左子树else if(tree-datae)(5) ;∥大于查找左子树else return tree;}return tree;}

●试题一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的语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流程图说明】

下面的流程(如图1所示)用N-S盒图形式描述了在一棵二叉树排序中查找元素的过程,节点有3个成员:data,left和right。其查找的方法是:首先与树的根节点的元素值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找到,返回此结点的地址;若要查找的元素小于根节点的元素值,则指针指向此结点的左子树,继续查找;若要查找的元素大于根节点的元素值,则指针指向此结点的右子树,继续查找。直到指针为空,表示此树中不存在所要查找的元素。

【算法说明】

【流程图】

将上题的排序二叉树中查找元素的过程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其中NODE是自定义类型: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left;

struct node*right;

}NODE;

【算法】

NODE*SearchSortTree(NODE*tree,int e)

{

if(tree!=NULL)

{

if(tree->data<e)

(4) ;∥小于查找左子树

else if(tree->data<e)

(5) ;∥大于查找左子树

else return tree;

}

return tree;

}


相关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下列流程图用于从数组K中找出一切满足:K(I)+K(J)=M的元素对(K(I),K(J))(1≤I≤J≤N)。假定数组K中的N个不同的整数已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是给定的常数。【流程图】此流程图1中,比较“K(I)+K(J):M”最少执行次数约为(5)。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已知头指针分别为La和lb的有序单链表,其数据元素都是按值非递减排列。现要归并La和Lb得到单链表Lc,使得Lc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回答问题1~2,将解答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说明]下面的流程图描述了计算自然数1到N(N≥1)之和的过程。[流程图][问题1] 将流程图中的(1)~(3)处补充完整。[问题2] 为使流程图能计算并输出1*3+2*4+…+N*(N+2)的值,A框内应填写(4);为使流程图能计算并输出不大于N的全体奇数之和,B框内应填写(5)。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设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按学号顺序逐行存放于某文件中,文件以单行句点“.”为结束符。下面的流程图读取该文件,统计出全部成绩中的最高分max和最低分min。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下列流程图(如图4所示)用泰勒(Taylor)展开式sinx=x-x3/3!+x5/5!-x7/7!+…+(-1)n×x2n+1/(2n+1)!+…【流程图】计算并打印sinx的近似值。其中用ε(>0)表示误差要求。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一(5),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下面的流程图采用公式ex=1+x+x2/2 1+x3/3 1+x4/4 1+…+xn/n!+???计算ex的近似值。设x位于区间(0,1),该流程图的算法要点是逐步累积计算每项xx/n!的值(作为T),再逐步累加T值得到所需的结果s。当T值小于10-5时,结束计算。【流程图】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下列流程图用泰勒(Taylor)展开式y=ex=1+x+x2/2!+x3/3!+…+xn/n!+…计算并打印ex的近似值,其中用ε(>0)表示误差要求。【流程图】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假设数组A中的各元素A(1),A(2),…,A(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数组B中的各元素B(1),B(2),…,B(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可以将数组A与数组B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C中,且按从小到大排序 (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例如,设数组A中有元素:2,5, 6,7,9;数组B中有元素2,3,4,7:则数组C中将有元素:2,2,3,4,5,6,7, 7, 9。【流程图】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有数组A(4,4),把1到16个整数分别按顺序放入A(1,1),…,A(1,4),A(2,1),…,A(2,4),A(3,1),…,A(3,4),A(4,1),…,A(4,4)中,下面的流程图用来获取数据并求出两条对角线元素之积。【流程图】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的语句写在对应栏内。【流程图说明】下面的流程(如图1所示)用N-S盒图形式描述了在一棵二叉树排序中查找元素的过程,节点有3个成员:data, left和right。其查找的方法是:首先与树的根节点的元素值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找到,返回此结点的地址;若要查找的元素小于根节点的元素值,则指针指向此结点的左子树,继续查找;若要查找的元素大于根节点的元素值,则指针指向此结点的右子树,继续查找。直到指针为空,表示此树中不存在所要查找的元素。【算法说明】【流程图】将上题的排序二叉树中查找元素的过程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其中NODE是自定义类型: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struct node * left;struct node * right;}NODE;【算法】NODE * SearchSortTree(NODE * tree, int e){if(tree!=NULL){if(tree->data<e)(4); //小于查找左子树else if(tree->data<e)(5); //大于查找左子树else return tree;}return tree;}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下面的流程图用于计算一个英文句子中最长单词的长度(即单词中字母个数)MAX。假设该英文句子中只含字母、空格和句点“.”,其中句点表示结尾,空格之间连续的字母串称为单词。[流程图]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设学生(学生数少于50人)某次考试的成绩按学号顺序逐行存放于某文件中,文件以单行句点“.”为结束符。下面的流程图用于读取该文件,并把全部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到数组B[50]中。【流程图】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设有整数数组A[1:N](N1),其元素有正有负。下面的流程图在该数组中寻找连续排列的若干个元素,使其和达到最大值,并输出其起始下标K、元素个数L以及最大的和值M。 例如,若数组元素依次为3,-6,2,4,-2,3,-1,则输出K=3,L=4,M=7。该流程图中考察了A[1:N]中所有从下标i到下标j(ji)的各元素之和S,并动态地记录其最大值M。【流程图】注:循环开始框内应给出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值和终值,默认递增值为1,格式为:循环控制变量=初值,终值

●试题二阅读下列说明、流程图和算法,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下面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用N-S盒图形式描述了数组A中的元素被划分的过程。其划分方法是:以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将小于基准数的元素向低下标端移动,而大于基准数的元素向高下标端移动。当划分结束时,基准数定位于A[i],并且数组中下标小于i的元素的值均小于基准数,下标大于i的元素的值均大于基准数。设数组A的下界为low,上界为high,数组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对数组(4,2,8,3,6),以4为基准数的划分过程如下:【流程图】图3流程图【算法说明】将上述划分的思想进一步用于被划分出的数组的两部分,就可以对整个数组实现递增排序。设函数int p(int A[],int low,int high)实现了上述流程图的划分过程并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中的下标。递归函数void sort(int A[],int L,int H)的功能是实现数组A中元素的递增排序。【算法】void sort (int A[], int 1,int H){if ( LH){k=p(A,L,R);//p()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中的下标sort( (4) );//小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sort( (5) );//大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

●试题一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下列流程图(如图4所示)用泰勒(Taylor)展开式sinx=x-x3/3!+x5/5!-x7/7!+…+(-1)n×x 2n+1/(2n+1)!+…【流程图】图4计算并打印sinx的近似值。其中用ε(0)表示误差要求。

●试题一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的语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流程图】图1下面的流程图描述了对16位二进制整数求补的算法。计算过程是:从二进制数的低位(最右位)开始,依次向高位逐位查看,直到首次遇到"1"时,停止查看。然后,对该"1"位左面的更高位(如果有的话),逐位求反,所得的结果就是对原二进制数求补的结果。例如:对二进制整数10111001 10101000求补的结果是01000110 01011000。设16位二进制整数中的各位,从低位到高位,依次存放在整型数组BIT的BIT[1]~BIT[16]中。例如,二进制整数10111001 10101000存放在数组BIT后,就有BIT1[1]=0,BIT[2]=0,……,BIT[15]=0,BIT[16]=1。流程图(如图1所示)中 (1) 处按"循环变量名:循环初值,增量,循环终值"格式描述。若流程图中存在空操作,则用NOP表示。

●试题一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下列流程图用于从数组K中找出一切满足:K(I)+K(J)=M的元素对(K(I),K(J))(1≤I≤J≤N)。假定数组K中的N个不同的整数已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是给定的常数。【流程图】此流程图1中,比较"K(I)+K(J)∶M"最少执行次数约为 (5) 。图1

试题三(共 15 分)阅读以下说明和 C 程序,将应填入 (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试题一(共 15 分)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 ,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假设数组 A 中的各元素 A(1),A(2) ,…,A(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 ;数组 B 中的各元素 B(1),B(2),…,B(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 。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 可以将数组 A 与数组 B 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 C 中, 且按从小到大排序 (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 。例如,设数组 A 中有元素:2,5,6,7,9;数组B 中有元素:2,3,4,7;则数组 C 中将有元素:2,2,3,4,5,6,7,7,9。[流程图]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假设数组A中的各元素A⑴,A (2),…,A (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数组B中的各元素B(1) , B (2) . B (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可以将数组A与数组B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C中,且按从小到大排序(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例如,设数组A中有元素: 2,5,6,7,9;数组B中有元素: 2,3,4,7;则数组C中将有元素: 2,2,3,4,5,6,7,7,9.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1、【说明】 假设数组A中的各元素A(1),A(2),…,A(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数组B中的各元素B(1),B(2),…,B(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可以将数组A与数组B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C中,且按从小到大排序 (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例如,设数组A中有元素:2,5, 6,7,9;数组B中有元素2,3,4,7:则数组C中将有元素:2,2,3,4,5,6,7, 7, 9。【流程图】

阅读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5),将答案填入答题纸对应栏内。【说明】本流程图用于计算菲波那契数列{a1=1,a2=1,…,an=an-1+an-2!n=3,4,…}的前n项(n>=2) 之和S。例如,菲波那契数列前6项之和为20。计算过程中,当前项之前的两项分别动态地保存在变量A和B中。【流程图】

试题(15 分)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 内。【说明】设有整数数组 A[1:N](N>1),其元素有正有负。下面的流程图在该数组 中寻找连续排列的若干个元素,使其和达到最大值,并输出其起始下标 K、元素 个数 L 以及最大的和值 M。例如,若数组元素依次为 3,-6,2,4,-2,3,-1,则输出 K=3,L=4,M=7。 该流程图中考察了 A[1:N]中所有从下标 i 到下标 j(j≥i)的各元素之和 S,并动态地记录其最大值 M。【流程图】注:循环开始框内应给出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值和终值,默认递增值为 1,格式为:循环控制变量=初值,终值

第一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对于大于1的正整数n,(x+1)n可展开为问题:1.1 【流程图】注:循环开始框内应给出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值和终值,默认递增值为1。格式为:循环控制变量=初值,终值,递增值。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写流程图中的空缺,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设[a1b1],[a2b2],...[anbn]是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n个互不重叠的区间(a1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Windows 系统的用户管理配置中,有多项安全设置,如图2-1 所示。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阅读下列说明和?Java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快餐厅主要制作并出售儿童套餐,一般包括主餐(各类比萨)、饮料和玩具,其餐品种类可能不同,但其制作过程相同。前台服务员?(Waiter)?调度厨师制作套餐。现采用生成器?(Builder)?模式实现制作过程,得到如图?6-1?所示的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