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①淡漠:指对外界事物、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精神状况。②忏悔:指良心和羞耻心支配下的内心自我谴责。③怜悯:指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关切、同情。典型例证:(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A.0 B.1 C.2 D.3

定义:

①淡漠:指对外界事物、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精神状况。

②忏悔:指良心和羞耻心支配下的内心自我谴责。

③怜悯:指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关切、同情。

典型例证: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 B.1 C.2 D.3


相关考题:

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A.朱衣只在殿中间B.安得广厦千万间C.岂可久在王侯间D.诗卷长流天地间

定义:①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②原意识:指由动物(特指猿群)进化而来的适合人类个体生存的基本感知。③显层意识:指个体在人类群体(社会)中受到教育的感知结果。典型例证:(1)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2)智能机器人能够具有基本的光感、热感和电磁感。(3)学生认为老师非常爱他们。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定义:①象形:文字与事物本体在形状上很相像的造字法。②指事:在独体象形字上加一不成文字的表意符号或全用抽象符号组成的造字法。③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象形字组成的造字法。典型例证:(1)日(2)下(3)阳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①音高:是指人感觉声音调子高低的程度。②音色:是指乐器或嗓音等由于质地不同而形成的音质。③音强: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典型例证:(1)乐曲的高低起伏(2)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3)大声呼唤和窃窃私语上述典型案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①专有名词:表示具体的人,事物,地点或机构的专有名称。②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或其他抽象概念。③具体名词:表示物质或不具备确定形状和大小的个体的物质。典型例证:(1)水(2)北京(3)友情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1)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种类。(2)伤痕文学:暴露内心伤痕和经历的文学思潮。(3)反思文学:站在历史高度对过去进行反思的文学思潮。典型例证:(1)阿城的《棋王》。(2)刘心武的《班主任》。(3)戴厚英的《人啊人》。上述典型案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1)音调:是指人感觉声音调子高低的程度。(2)音色:是指乐器或嗓音等由于质地不同而形成的音质。(3)响度:是指人耳所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典型例证:(1)乐曲的高低起伏(2)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3)大声呼唤和窃窃私语上述典型案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1)味觉:舌头与液体或者溶解于液体的物质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2)听觉:声波振动鼓膜所产生的感觉。典型例证:(1)香溢满屋(2)余音绕梁(3)杯弓蛇影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1)同音词: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2)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3)同源词:指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孪生的词。典型例证:(1)公式,公司:著名,注明(2)清楚,明白:汽车,火车(3)迎,逆:买,卖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1)影响:对别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2)腐蚀: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3)印象: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典型例证:(1)近朱者赤(2)投桃报李(3)记忆犹新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①确认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确认他与被告之间存在(积极确认之诉)或不存在(消极确认之诉)某种法律关系的诉讼。②给付之诉是指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履行一定义务的诉讼。③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变更或消灭他与被告之间一定法律关系的诉讼。典型例证:(1)甲起诉要求乙停止盗印行为。(2)甲起诉要求法院认定甲与其妻乙婚姻无效。(3)甲起诉要求分割共有财产。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①指示字是指用象形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造的字。②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的新字,该字的意思也是由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的。③形声字是指由表示字意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典型例证:(1)武(2)泉(3)本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①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②复合式合成词是指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合成词。③附加式合成词是指由一个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合成词。典型例证:(1)参差(2)姐姐(3)老虎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定义: ①影响:对别人的思想或行为起作用,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 ②腐蚀: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③印象: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留下的迹象 典型例证: (1) 近朱者赤 (2) 投桃报李 (3) 记忆犹新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定义: ①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其中有双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身叠韵的。 ②复合式合成词:指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合成词。 ③附加式合成词:指由一个词根和词缀组成的合成词。 典型例证: (1)参差 (2)姐姐 (3)老虎 上述典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    B.1    C.2     D.3

定义:①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②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③意会:指个体不须明说而领会某种意思。典型例证:(1)国歌声响起,所有的观众都神情激动地跟着音乐大声地唱起来。(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老师郑重地对我说:做人一定要诚实,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

定义: ①同音词: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②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③同源词:指音义相关、由同一语源孽生的词。 典型例证: (1)公式,公司;著名,注明 (2)清楚,明白;汽车,火车 (3)迎,逆;买,卖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定义: ①指示字:指用象形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造的字。 ②会意字:指由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的新字,该字的意思也是由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的。 ③形声字:指由表示字意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 典型例证: (1)武 (2)泉 (3)本 上述典型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 A.0    B.1    C.2    D.3

定义: ①义务:是指一定主体对社会及他人应尽的任务和责任。在现代社会中,义务更多的是表示—种现实的规范。②良心:是指主体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对是非的内心的准确认识。③权利:法律保障公民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典型例证:(1)成年子女赡养父母。(2)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3)交警处罚违章机动车。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 0B. 1C. 2D. 3

定义:  ①淡漠:指对外界事物、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精神状况。  ②忏悔:指良心和羞耻心支配下的内心自我谴责。  ③怜悯:指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关切、同情。  典型例证: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上述典型行为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 0B. 1C. 2D. 3

定义:①淡漠:指对外界事物和他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和精神状况。②忏悔:指良心和羞耻心支配下的内心自我谴责。③怜悯:指对他人的不幸表示关切、同情。典型例证:(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遥知兄弟登髙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杜甫《石壕吏》C李白《从军行》D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A、《春望》B、《将进酒》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春江花月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厦”字是什么意思?

单选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A《春望》B《将进酒》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春江花月夜》

问答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厦”字是什么意思?

单选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A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B杜甫《石壕吏》C李白《从军行》D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