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F出口甲铵液组成大约为氨在(),CO2在34%,其结晶温度大约在()。

302-EF出口甲铵液组成大约为氨在(),CO2在34%,其结晶温度大约在()。


相关考题:

当CO2气提法高压甲铵冷凝器的进料组成不变时,其出液温度升高,则可说明冷凝器传热效果降低。()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甲铵溶液中的H2O/CO2比与平衡压力固定时,其沸点随NH3/CO2比的上升而(),这是因为甲铵液的沸点()。

当系统压力与进料NH3/CO2(摩尔比)恒定前提下,CO2气提法高压甲铵冷凝器的出液温度升高,则可说明()。A、进料的尿素和H2O含量增大B、高压甲铵冷凝器副产蒸汽量减少C、高压甲铵冷凝器传热效果降低D、以上都不是

装置封塔过程中防止尿素合成塔反应液倒回到高压甲铵冷凝器和气提塔的方法是()。A、将合成塔出液阀全速关闭B、将高压甲铵冷凝器壳侧蒸汽压力提高到0.5MPaC、气提塔壳侧压力快速降压D、在退氨出系统5min后,将CO2退出系统

尿素装置低压甲铵液析出结晶的原因是()。A、操作温度高于低压甲铵液的饱和温度B、操作温度低于低压甲铵液的饱和温度C、操作压力高于低压甲铵液的平衡压力D、操作压力低于低压甲铵液的平衡压力

甲铵分解率是指()。A、气提液的甲铵量与进分解的甲铵量之比B、分解成NH3和CO2的甲铵量与进分解的甲铵量之比C、分解后的甲铵量与进分解的甲铵量之比D、分解成NH3和CO2的甲铵量与分解后的甲铵量之比

高压氨泵输送的介质为()。A、气氨B、液氨C、甲铵液D、氨水

CO2气提工艺是按照系统水平衡来确定甲铵液的组成,再根据该甲铵液的熔点确定吸收的()。A、压力B、温度C、加液量D、负荷

甲铵泵预热的作用是()。A、避免甲铵结晶堵塞B、稀释甲铵液C、避免泵体振动

301-J备用泵要预热,是因为()。A、避免甲铵液进入冷的管道和泵体,发生结晶堵塞B、避免因备用泵进出口阀门可能泄漏产生的结晶堵塞C、提高甲铵液结晶温度D、避免气蚀

()不是影响硫铵结晶于母液中成长速率和晶形的因素。A、母液中杂质B、母液温度和酸度C、粒结晶在母液中呈悬浮状态和其在母液中停留的时间D、溶质向结晶界面移动的性质和强度

当CO2气提法高压甲铵冷凝器列管泄漏时,其副产的蒸气的饱和温度()。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

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低压吸收系统,在一定压力下,低压甲铵冷凝器出液温度高,则说明此时()。A、甲铵液浓度高,熔点低B、甲铵液浓度低,熔点低C、甲铵液浓度低,熔点高D、以上都不是

正常生产中,应调节好302C冷却水量,控制302C出口甲铵液温度TI303在()范围内。A、90~95℃B、50~55℃C、60~70℃D、130~140℃

为保证低压甲铵液的正常输送,低压吸收温度一般应低于甲铵液结晶温度20℃。

CO2气提法尿素装置的高压氨泵和甲铵泵均用多联柱塞泵,是为了()。A、排出流量均匀,减少出口管振动B、提高其打量C、提高排出压力D、无法确定

在CO2气提法尿素高压系统中,甲铵生成反应主要在()中进行,甲铵生成时放出的(),可以用来付产()。

降低温度有利于吸收,为防止甲铵结晶,吸收温度一定要高于该甲铵液组成下的露点。()

尿素装置低压吸收操作温度一般高于该甲铵液的结晶温度()℃。A、5~10B、5~15C、10~20D、10~30

低压冷凝吸收工艺指标的选择首先要确定的是()。A、吸收操作温度B、甲铵液组成C、最低吸收操作压力D、甲铵液平衡蒸气压

低压甲铵液温度不变,表面蒸气压下降,则溶液中CO2含量下降。

在温度一定时,中压分解压力的变化对甲铵分解率的影响比对总氨蒸出率的影响大。

尿素装置低压调温水的压力低于循环系统压力,低压甲铵冷凝器列管发生泄漏的现象有()。A、低压甲铵液中含有氯离子B、低压调温水中含氨明显上升C、低压甲铵冷凝器列冷凝温度下降D、低压系统压力上升

把待修的甲铵泵进口排放阀打开,检查,排除冷凝液已无氨味,即可把出口副线阀关闭,停进口加水,通知班长可交出检修。

煤液化装置高压、中压空冷器处析出的铵盐包括()。A、氯化铵(结晶温度在180-200℃)、硫酸铵(结晶温度在150-170℃)B、硫氢化铵(结晶温度在150℃)、硝酸铵(结晶温度在180-200℃)C、硫氢化铵(结晶温度在150℃)、氯化铵(结晶温度在180-200℃)D、硫氢化铵(结晶温度在180-200℃)、硫酸铵(结晶温度在150-170℃)

关于尿素合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CO与NH3在气相中反应,所以应在高温下反应B、CO2与NH3在气相中反应,所以应在高温下反应C、甲铵高温下易分解,反应在液相中进行,所以应在高压低温下反应D、反应在液相中进行,温度应低于甲铵分解温度,压力应高于甲铵饱和蒸汽压

在氨冷却器工艺介质温度控制中,为防止氨压机带液,最佳方案()。A、出口温度简单调节B、氨流量调节C、氨冷却器液面简单调节D、出口温度与氨液面选择性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