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初中物理有关杠杆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汽水瓶,问学生如何打开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剪刀、扳手、订书机、手动抽水机等)。 提问:你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等)。 总结: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设问:为什么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讲解杠杆概念) 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讲解:杠杆的几个概念。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任务: (1)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初中物理有关杠杆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汽水瓶,问学生如何打开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剪刀、扳手、订书机、手动抽水机等)。 提问:你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等)。 总结: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设问:为什么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讲解杠杆概念) 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讲解:杠杆的几个概念。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任务: (1)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


相关考题:

某同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简单机械,如:手钳、剪刀、镊子、扳手、钥匙等等。当把钥匙插入锁孔开锁时,钥匙就相当于_______________(填“杠杆”、“轮轴”、“滑轮”或“斜面”), 它是一个__________(填“省力”或“费力”)的机械。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器械都应用了杠杆原理,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拾取垃圾使用的钳子(图1)和修剪树枝用的剪刀(图2),这两者的杠杆类型( )。A.一样,都是省力杠杆B.一样,都是费力杠杆C.不一样,前者是费力杠杆,后者是省力杠杆D.不一样,前者是省力杠杆,后者是费力杠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材料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知道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任务:(1)简述投影仪成像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 任务: (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的内容标准:“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关于“两种电荷”部分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任务:(1)缺(2)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扩散”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内能和能量”一节中关于“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如下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等知识。 任务: (1)简述扩散的含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任务:(1)简述速度的概念。(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欧姆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欧姆定律。(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探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任务:(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汽化与液化”的内容要求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汽化和液化”一节为“探究水的沸腾”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水的沸腾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按照下图安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熔化曲线,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依照前面对熔化过程的探究,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等知识。 (1)什么是沸点 (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水的沸腾”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33分)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阻’’的内容要求为:“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电阻”一节,关于“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的演示实验如下: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如图l6.3-l,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或锰铜)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电压等内容。任务: (1)简述电阻的内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阻”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初中物理《杠杆原理》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浙江湖州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杠杆原理2.内容:3.基本要求:(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具体实验过程。(2)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3)要求适当板书。答辩题目1.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2.这堂课中学生必须会的技能有哪些?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入学生在小时候常玩的跷跷板进行导入。向学生提问:如果叫你们举起你的同桌,你们能举起来吗?为什么在我们小时候玩的跷跷板中,我们可以比较轻松的把同桌翘起来呢?让学生思考,并继续提出,阿基米德曾经说出豪言壮语“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他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点评后提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原理-杠杆。环节二:新课讲授司马迁在《史记.荆轲列传》中就记载祖先在建造咸阳宫时,就利用硬木棒搬动巨大石块,像这样的木棒,以及我们生活中大家经常用到的用筷子夹菜,用剪刀剪纸就是在使用杠杆。从而引出杠杆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并在所画的撬动石头示意图的基础上紧接着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在概念建立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在画力臂的方法是什么?教师在点评小组代表回答后,进行归纳总结画力臂的方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提出力臂常用虚线画出。2.提出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杠杆的平衡状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状态,那么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平衡呢?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作出假设,可能两两边重物相等时,可能力臂与力之间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时等。实验验证:让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设计实验,展开实验探究。提示学生自行阅读书上的实验探究,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达到平衡。再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1,相应调整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并完成课本表格。3.归纳总结,探究后,由多个小组汇报小组探究结果,教师对探究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用数学表达式表达为F1 L1=F2 L2环节三:巩固提高比比看: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展开,看哪个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最多的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生活中的杠杆有很多,小朋友玩的跷跷板,拔钉子用的羊角锤,划船用的船桨。从而顺势引出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概念,总结出其中的特点。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他们的收获有哪些,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掌握情况。作业:课后分别收集生活中的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有哪些,并且尝试着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下节课一起和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杠杆原理一、杠杆的概念二、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F2 L2三、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答辩题目解析】1.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2.这堂课中学生必须会的技能有哪些?

静态机械轨道衡杠杆系统一般有称重杠杆、()计量杠杆等其它部件组成。A、顺连杠杆;B、串联杠杆;C、传力杠杆

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理解,正确的是()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B、吃饭时,筷子是个省力杠杆C、使用杠杆,就是为了省力D、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省距离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下面哪个工具不是杠杆类工具?()A、剪刀B、斧头C、扳手

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定滑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B、滑轮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C、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D、动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E、定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静态机械轨道衡的杠杆系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杠杆统称为()。A、顺连杠杆;B、串联杠杆;C、传力杠杆

机械轨道衡的第二杠杆、第三杠杆、第四杠杆、第五杠杆统称为()。A、承重杠杆;B、传力杠杆;C、计量杠杆。

作用在杠杆上各力对支点的力矩代数和()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内容标准为:“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材料二:下面是初中物理有关杠杆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展示:汽水瓶,问学生如何打开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剪刀、扳手、订书机、手动抽水机等)。 提问:你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 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等)。 总结: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设问:为什么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讲解杠杆概念) 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讲解:杠杆的几个概念。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任务: (1)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不少于300字)

多选题关于滑轮和滑轮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定滑轮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B滑轮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C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D动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E定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问答题案例: 初中物理“杠杆”的一段课堂教学实践如下: 师:杠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I具,在很久之前人们就对杠杆有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大家来看这幅图片,图片中古埃及人民就在利用杠杆来搬运石块。大家说为什么人们要利用杠杆来搬运石块,而不是用手去搬运呢?用杠杆有什么好处啊? 生:省力。 师:对,杠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如大家经常玩的跷跷板等。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杠杆。 (师板书:一、认识杠杆) (投影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杆秤、跷跷板、压井杠、撬撬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常见杠杆,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同位间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一下? 生一:都有一个固定点。 生二:都可以转动。 生三:杠杆都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生四:组成杠杆的杆材料都很硬。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杠杆实际就是一个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