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测时,可以选择( )测点间距是较为合适 A.100mmB.200mmC.300mmD.400mm

现场检测时,可以选择( )测点间距是较为合适

A.10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相关考题:

地形测图中测点之间的距离称为.()A.地貌间距;B.地物间距;C.地形间距;D.地形点间距

在进行不密实区、空洞或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时,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测点间距宜为()。 A.50mmB.500mmC.100mm~300mmD.400mm

现场检测时,将雷达天线紧贴于路面,沿测线连续拖动,采用()方式进行触发和定位。 A.测角B.测时C.测距D.测点

进行高温监测时,作业场所存在热源的,选择( )个测点,取平均值。A.2B.3C.3~5

采用半电池电位法进行钢筋锈蚀点位检测时,当一个测区内相邻测点的读数超过150mV时,通常应减小测点的间距。

对于一、二级导线,垂直角的观测时导线点上对每一方向按中丝法观测时应测()测同,三丝法观测时应测()测回。A:24B:42C:36D:63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时,以下()不是选择测点位置应注意的事项A、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B、测点位置不应靠近裂缝C、测点位置不应靠近有空气渗漏的地方D、测点位置不应靠近墙体中心区域

低应变检测时受检桩宜布置()到()个测点,每个测点记录有效信号不宜少于()个。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为保证测量质量,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随()和地形而定。

采用接触量测时,简述对测点挂钩的要求?

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

某建筑桩基础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现将检测时,测。点间距不宜大于()mm。()A、350B、300C、250D、200

以下关于拔出法的测点布置,正确的是()。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只需在构件上布置3个测点B、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C、测点部位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80mmD、测点应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部位以及钢筋和预埋件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时,关于测点位置的选择,以下()是正确的A、测点位置避免阳光直射B、测点位置靠近热桥C、测点位置受到制冷装置的直接影响D、测点位置受到风扇的直接影响

对于单台机组,需选择()个测点(相隔90°);对于装有多台机组的装置和联合循环装置,应选()个测点,各临近测点间距离近似相等。A、2;4;B、4;8;C、4;2;D、8;4。

声波透射法检桩身混凝土的缺陷为防止漏测,上、下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宜超过()。A、400mmB、500mmC、250mmD、150mm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时,选择测点位置应注意()A、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B、测点位置不应靠近裂缝C、测点位置不应靠近有空气渗漏的地方D、测点位置不应靠近受到加热装置的影响

后装拔出法的测点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3个测点B、按批抽样检测时,最小样本容量不宜少于10个C、测点不得布置在混凝土浇注面D、在构件的受力较大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点

地形测图中测点之间的距离称为()。A、地貌间距;B、地物间距;C、地形间距;D、地形点间距

单选题进行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的测点处。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或保持固定高差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宜大于()mm。A200mmB100mmC300mmD250mm

单选题某建筑桩基础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现将检测时,测。点间距不宜大于()mm。()A350B300C250D200

单选题500kV变电所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测量选择在高压进线处一侧,以围墙为起点()。A测点间距为10m,依次测至500m处为止B测点间距为15m,依次测至800m处为止C测点间距为5m,依次测至500m处为止D测点间距为20m,依次测至1000m处为止

多选题以下关于拔出法的测点布置,正确的是()。A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只需在构件上布置3个测点B相邻两测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0mmC测点部位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80mmD测点应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部位以及钢筋和预埋件

填空题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为保证测量质量,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随()和地形而定。

单选题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时,测点间距不宜大于()。A200mmB250mmC100mmD350mm

多选题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时,关于测点位置的选择,以下错误的是()A测点位置避免阳光直射B测点位置靠近热桥C测点位置受到制冷装置的直接影响D测点位置受到风扇的直接影响

单选题地形测图中测点之间的距离称为()。A地貌间距;B地物间距;C地形间距;D地形点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