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上接触印痕的正确分布位置是自节圆处()分布。 A、之上B、之下C、上下

齿轮上接触印痕的正确分布位置是自节圆处()分布。

A、之上

B、之下

C、上下


相关考题:

齿轮传动时两齿面的接触位置应是自分度圆处上下对称分布。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圆弧锥齿轮主减速器在调整时必须首先保证有正确的( )。(A)啮合面积, (B)啮合位置, (C)啮合间隙, (D)啮合印痕。

变速箱齿轮磨损(节圆处)超过原齿厚度25%应更换齿轮。A对B错

单级主减器的调整顺序是().A、先调整主,从动齿轮轴承紧度,再组装差速器B、先调整齿轮轴接触印痕,再调整承紧度最后组装差速成器C、先调整齿轮接触印痕和齿隙,再组装差速器,最后调整轴承松紧度D、先组装差速器,再调整主,从动齿轮轴承紧度,最后调整接触印痕和齿隙

变速机齿轮啮和接触面积大,位置正确,这说明:()。A、齿轮制造精度高B、齿轮装配质量高C、工作时载荷分布均匀D、工作室磨损均匀

齿轮上正常接触印痕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齿轮接触印痕的正确分布位置是自节圆处()分布。

齿轮上接触印痕分布的位置应在节圆上对称处

齿轮接触班点的分布位置偏向齿根是因()。A、两齿轮中心距过小B、齿轮过大C、两齿轮中心距过大D、轴承歪斜

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正确,而啮合斑点靠上,位于分度节圆之上,是由于()。A、中心距过小B、中心距过大C、两齿轮轴线不平行D、两齿轮轴线歪斜

齿轮接触班点的分布位置偏向齿顶是因()。A、两齿轮中心距过小B、齿轮过大C、两齿轮中心距过大D、轴承歪斜

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形正确,而啮合斑点靠下,位于分度节圆之下,是由于()。A、中心距过小B、中心距过大C、两齿轮轴线不平行D、两齿轮轴线歪斜

齿轮上接触印痕的面积大小,应该随齿轮精度而定。一般传动齿轮在轮齿的高度上接触斑点不少于();在齿轮的宽度上不少于40~70%,其分布的位置应是自节圆处上下对称分布。A、70~80%B、30~50%C、40~60%D、50~80%

计算载荷中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与()无关。A、齿轮所在轴的刚度B、齿轮在轴上的位置C、工作性能D、齿轮的宽度E、齿面硬度

竖吊物件时,两吊点的位置应在重心().A、之上B、之下C、之上之下都可以

齿轮副的接触斑点是评定齿轮副载荷分布均匀性的综合指标。

一般情况下各印刷滚筒中心距应()。A、大于齿轮节圆直径B、等于齿轮节圆直径C、小于齿轮节圆直径D、必须等于齿轮节圆直径

吊笼上最高一对安全钩应处于最低驱动齿轮()的位置。A、之上B、之下C、同一线上D、之间

齿轮齿面接触精度的检测要求一般传动齿轮在轮齿的高度上接触斑点不少于30~50%;在轮齿的宽度上不少于(),其分布的位置应是自分度圆处上下对称分布。A、40~70%B、40~50%C、30~50%D、20~40%

简述主、从动齿轮啮合印痕的位置。

一对标准齿轮正确安装时节圆与分度圆()A、重合B、节圆大于分度圆C、节圆小于分度圆

单级主减速器的调整顺序为()A、先调整主,从动齿轮轴承紧度,再组装差速器B、先调整齿轮接触印痕,再调整松紧度,最后组装差速器C、先调整齿轮接触印痕和赤隙,再组装差速器,最后调整轴承松紧度D、现组装差速器,再调整主、从动齿轮轴承预紧度,最后调整接触印痕和赤隙

变速箱齿轮磨损(节圆处)超过原齿厚度25%应更换齿轮。

齿轮接触班点的分布位置偏向齿顶会产生()。A、润滑不良B、卡齿C、折断D、冲击

单选题齿轮齿面接触精度的检测要求一般传动齿轮在轮齿的高度上接触斑点不少于30~50%;在轮齿的宽度上不少于(),其分布的位置应是自分度圆处上下对称分布。A40~70%B40~50%C30~50%D20~40%

单选题吊笼上最高一对安全钩应处于最低驱动齿轮()的位置。A之上B之下C同一线上D之间

判断题齿轮副的接触斑点是评定齿轮副载荷分布均匀性的综合指标。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