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区域中,自然发火灾害占比最大的是()。 A.构造带B.停采线和开切眼C.采空区D.保护煤柱

下列区域中,自然发火灾害占比最大的是()。

A.构造带

B.停采线和开切眼

C.采空区

D.保护煤柱


相关考题:

自然发火监测工作是指以连续自动或人工采样方式监测取自()等危险区域内的气体浓度或温度,定期为矿井提供相关地点自然发火过程的动态信息。 A.防火区B.采空区C.密闭区D.巷道高冒区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以上A.0.5B.0.6C.0.7D.0.8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因素?() A、自然灾害B、废物污染C、自然资源过量开采D、设立自然保护区

从煤层揭露之日起至煤层发生自然发火之日止的时间,称为该煤层____。A.自然发火周期B.自然发火期C.最大自然发火周期D.最小自然发火周期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B.地震多发区必定多见滑坡、泥石流C.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D.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灾害

D煤矿设计年产量为150×104t,1983年投产。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矿井地压大;煤尘有爆炸危险,爆炸指数在31.4%~50.81%之间;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发火期在3个月左右,为一级自然发火矿井。1986—1998年共发生过18次自然发火事故,不仅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危及职工人身安全,而且打乱了矿井的正常生产秩序。特别是1997年“2?10”事故,造成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通风区长等8人遇难,教训十分惨痛。为此,D煤矿痛定思痛,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管理。实现了近2年无自然发火事故。D煤矿1986—1998年间先后共发生18次自然发火事故,其中17次发生在8号煤层,发火规律明显,发火地点集中,在回采面收作线附近(7次,占事故总数的38.9%)和巷道施工或生产过程中漏顶及区段溜斜过煤段处(10次,占事故总数的55.6%);每次发火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自1986年8月2日至1998年1月19日,共发生自然发火18次,平均每年发火1.5次,每次发火时间平均为231天,1992年2月10日和1992年2月12日,两次发火的间隔仅为2天。发火征兆较为明显,有一氧化碳,其浓度呈上升趋势,有煤油味,出现烟雾,有高温点及出现明火等。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简述煤自然发火的条件。 2.简述影响煤自燃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防治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4.简述火区密闭的原则。 5.简述封闭区火灾熄灭的判别指标及火区启封条件。

下列各项中影响定期评估频率的有(  )。A.客户的投资金额和占比B.客户的投资风格C.客户个人财务状况变化幅度D.自然灾害E.公积金政策变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区域中,属于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 施区域的有()A、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B、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C、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D、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

1、下列关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多发区一定是滑坡,泥石流频发区B.地质灾害的频率与人口快速增长无关C.地震不能引发火灾、海啸等地质灾害D.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会发生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