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数为居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数,即第(N/2)与第(N/2)+1位置的两个数据相加除以2。()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数为居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数,即第(N/2)与第(N/2)+1位置的两个数据相加除以2。()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关考题:

:有一列数,第1个数是35,第2个数是25,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这列数的第15个数的整数部分是( )。A.19B.24C.28D.30

下面程序用“冒泡”法将数组a中的10个整数按升序排列,算法是:从数组的第1个元素开始,依次将相邻的两个数相比较(第1个数与第2个数,第2个数与第3个数……如此重复),若前面的数较大,则这两个数交换位置。这样执行一遍后,最后一个数已经是数组中最大的数。然后将数组的前n-1个数重复上述过程。如此继续,可将数组排序,请将程序补充完整。Option Base 1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a=Array(678,45,324,528,439,387,87,875,273,823)Fori=【 】Forj= 【 】If a(j)【 】a(j+1)Thena1=a(j)a(j)=a(j+1)a(j+1)=alEnd lfNextjNext iFor i=1 To 10Print a(i)Next iEnd Sub

有一列数,第1个数是35,第2个数是25,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这列数的第15个数的整数部分是( )。A.19B.24C.28D.30

关于中位数,下列理解正确的有()。A: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或两个观测值,决定该组数据的中位数B:某个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C:当观测值个数n为奇数时,则位于n/2和(n/2+1)位置的两个观测值之和的1/2为中位数D:当观测值个数为偶数时,则位于(n+1)/2位置的观测值即为中位数E: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异常值时,算术平均数比中位数更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集中位置

从1、2、3、…、n中,任取57个数,使这57个数必有两个数的差为13,则n的最大值为多少?( )A.106B.107C.108D.109

关于中位数,下列理解正确的有()。A: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观测值,称为中位数B:某个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影响不大C:当观测值个数n为奇数时,n/2和(n/2+1)位置的两个观测值之和的1/2为中位数D:当观测值个数n为偶数时,(n+1)/2位置的观测值,即n(n+1)/2为中位数E:当一组数据中出现个别异常值时,算术平均数比中位数更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集中位置

假设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的数列包含n个数(n为偶数数),则此数列的中数是(  )A.出现次数最多的数B.位于数列最中间的数C.位于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D.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数

从1~9这9个数字中随机不放回取2个数,则两个都是偶数的概率为1/6。

求斐波那契(Fobonacci)数列的前40个数。这个数列有如下特点:第1、2个数均为1,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均是前两个数之和。问该数列的前40个数各是多少? 提示:每行输出5个数据,每个数据输出宽度为12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