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调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剃齿时,蜗轮齿厚减薄量的推荐值为()。A、0.1~0.2mmB、0.2~0.3mmC、0.3~0.4mm

在可调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剃齿时,蜗轮齿厚减薄量的推荐值为()。

  • A、0.1~0.2mm
  • B、0.2~0.3mm
  • C、0.3~0.4mm

相关考题:

当蜗杆、蜗条副磨损后,侧隙过大需要修理时,通常是( )的方法修复。A.更换蜗杆、蜗条B.修复蜗杆、蜗条C.更换蜗杆,研刮蜗条D.更换蜗条,研刮蜗杆

刮研修复分度蜗杆副时,蜗轮刮研量的计算一般以齿距值( )的齿面作为基准,以确保其余齿面相对这个基准齿面有正值刮研量。 A.最大B.中等C.最小

在可调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剃齿时,蜗轮齿厚减薄量的推荐值为( )。 A. 0.1~ 0.2mmB. 0.2~0.3mmC. 0.3~ 0.4mm

在可调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滚齿时,蜗轮齿厚减薄量的推荐值为( )。 A. 0.1~ 0.2mmB. 0.25~ 0.5mmC. 0.5~1mm

在固定中心距蜗杆副的修复中,特制的滚齿刀和工作蜗杆应该是在机床( )调整中精磨出来。 A.一次B.二次C.三次

固定中心距蜗杆副的修复中,特制的滚齿刀和工作蜗杆应该是在机床()调整中精出来。 A、一次B、两次C、三次

可调整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剃齿时,蜗轮齿后减薄量的推荐值为()。 A、0.1-0.2mmB、0.2-0.3mmC、0.3-0.4mm

可调整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滚齿时,蜗轮齿后减薄量的推荐值为()。 A、0.1-0.2mmB、0.25-0.5mmC、0.5-1mm

当蜗杆、蜗条副磨损后,侧隙过大需要修理时,通常是采用更换蜗杆而研刮蜗条的方法修复。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用齿轮游标卡齿在标准齿轮分度圆一个轮齿圆周上测出的是()A、齿厚B、分度圆弦齿厚C、固定弦齿厚D、齿距

开式齿轮传动只进行()的计算,但考虑到严重的磨损会使齿厚减薄,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计算时通常将弯曲应力降低20%~30%。

使用三针测量蜗杆的法向齿厚,要将齿厚偏差换算成()测量距偏差。A、量针B、齿槽偏差C、分度圆D、齿顶圆

车床主轴箱齿轮齿面加工顺序为滚齿、插齿、剃齿等。

剃齿和珩磨工作原理都是应用()啮合原理进行加工的A、螺旋齿轮B、齿轮齿条C、直线齿轮D、蜗轮蜗杆

影响蜗轮副啮合精度的因素以蜗杆轴线偏移蜗轮轮齿对称中心面为最大。

在蜗杆传动机构中,当蜗轮齿面接触斑点不在正确位置时,可通过调整()位置,使其达到正常接触。A、蜗杆轴向B、蜗轮轴向C、两轴中心距

当蜗杆、蜗条副磨损后,侧隙过大需要修理时,通常采用更换蜗杆、蜗条的方法来修复。

当蜗杆、蜗条副磨损后,侧隙过大需要修理时,通常是()的方法修复。A、更换蜗杆、蜗条B、修复蜗杆、蜗条C、更换蜗杆,研刮蜗条D、更换蜗条,研刮蜗杆

刮研修复分度蜗杆副时,蜗轮刮研量的计算一般以齿距值()的齿面作为基准,以确保其余齿面相对这个基准齿面有正值刮研量。A、最大B、中等C、最小

在可调中心距蜗杆副修理中,滚齿时,蜗轮齿厚减薄量的推荐值为()。A、0.1~0.2mmB、0.25~0.5mmC、0.5~1mm

对蜗杆传动的技术要求,下列错的是()。A、蜗杆轴心线应与蜗轮轴心线互相垂直。B、蜗杆轴心线应在蜗轮轮齿的对称中心面内。C、蜗杆、蜗轮间的中心距要准确。D、齿侧不能有间隙,有正确的接触斑点。

在齿形角正确的情况下,蜗杆分度圆(中径)处的轴向齿厚和蜗杆()宽度相等,即等于齿距的一半。A、齿槽B、齿厚C、牙顶D、中心

影响蜗轮副啮合精度的因素以()为最大。A、蜗轮轴线倾斜B、蜗杆轴线偏移蜗轮轮齿对称中心面C、中心距D、箱体

在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计算,主要是针对()来进行的。A、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B、蜗杆齿根弯曲强度和蜗轮齿面接触强度C、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D、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

在蜗杆传动中,进行轮齿承载能力计算时,主要是计算()。A、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B、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C、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D、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

单选题在蜗杆传动中,进行轮齿承载能力计算时,主要是计算()A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B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C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D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

单选题在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计算,主要是针对()来进行的A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B蜗杆齿根弯曲强度和蜗轮齿面接触强度C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D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