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养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少),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和(),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出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
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养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少),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和(),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出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
相关考题:
普通小麦的某一单位性状的遗传常常由三对独立分配的基因共同决定,用小麦属的二倍体种、异源四倍体种和异源六倍体种进行电离辐射的诱变处理,二倍体种突变型出现频率最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八倍体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培育出的新种。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不育的。但偶然发现极个别的种子是可育的。估计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加倍D.环境变化
李振声,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从1979年以来,他培育的集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品质于一身的小麦良种小偃系列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2007年2月27日,李振声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人们誉为“小麦之父”。下面有关上述资料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小偃”系列品种的培育过程涉及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利用小麦与偃麦革杂交可以培育出了“小偃”系列优良品种,所以从本质上说小麦与偃麦草属于同一物种C.理论上讲通过基因工程也可以达到此目的D.“小偃”系列小麦良种与其亲本相比具有持久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等优良性状,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B、小黑麦的产生没有改变生物基因库的数量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可育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已知四倍体西瓜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1条染色体;又知普通小麦是含有6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四倍体西瓜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形成的,普通小麦是由三个物种先后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若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按其形态、大小、结构进行归类,则()A、四倍体西瓜和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均分为2种类型,因为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B、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为4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为6种类型C、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为22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为21种类型D、四倍体西瓜的染色体可分为11种类型,普通小麦的染色体可分为21种类型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将其花粉和一部分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分别培育成两种小麦植株,它们分别是[来源:学+科+网Z+X+X+K]()A、单倍体、六倍体B、三倍体、六倍体C、单倍体、二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
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养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期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对小麦与偃麦草进行远缘杂交,育成了系列小麦良种,此培育过程运用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D、转基因技术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筛选,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筛选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筛选,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筛选,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代。(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筛选,得到的F1代自筛选,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筛选。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的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___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筛选,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下列关于水稻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B、将不同品种的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二倍体杂交水稻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D、二倍体水稻幼苗经秋水仙素或者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人(2n=46)一个染色体组有23条染色体,人的单倍体基因组有23条染色体②普通小麦(6n)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③番茄(2n)和马铃薯(2n)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含两个染色体组④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
问答题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养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一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子一代不育,可用_______处理子一代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少),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出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______期细胞染色体最清晰。
单选题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他对小麦与偃麦草进行远缘杂交,育成了系列小麦良种,此培育过程运用的原理是()A有性生殖B无性生殖C克隆技术D转基因技术
填空题远缘杂交和细胞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属、棉花、烟草和芸薹属许多复合种的进化,是由低级二倍体物种经过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倍体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