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吸收油自吸收塔底抽出经压缩富气前后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压缩富气分液罐。()

饱和吸收油自吸收塔底抽出经压缩富气前后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压缩富气分液罐。()


相关考题:

油气比是指吸收油用量(粗汽油与稳定汽油)与进入吸收塔的压缩富气量之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压缩富气冷却器出口温度高,使吸收效果变差。

气压机出口冷却器冷却效果差,使压缩富气进塔温度较高,干气中C3含量增加。

从压缩机出来的气相进入反应器压缩机的段间冷却器,在段间吸入罐中冷却和(),气相进入下一段继续压缩。

贫、富吸收油换热器(分吸收油—富吸收油换热器),富吸收油走管程。()

压缩机单机系统的气管路系统由()组成A、进气控制阀、压缩机、最小压力阀,后冷却器B、进气控制阀、压缩机、油气分离器、最小压力阀,后冷却器等C、油气分离器、最小压力阀,后冷却器D、进气控制阀、压缩机、油气分离器

气压机停车,压缩富气中断,如何处理?

吸收塔顶压力控制的影响因素有()A、富气量、吸收塔吸收剂量和温度的变化B、空冷301冷却效果差,压缩富气温度高、两段回流量及冷后温度的变化C、解吸塔压力的变化;瓦斯管网压力高,干气排不出去D、再吸收塔压控阀失灵

压缩富气中断有何现象?

下列哪一项不是离心式压缩机区域的巡检内容()。A、润滑油出口压力是否正常B、检查气压机的运转速度、振动情况是否平稳C、检查离心式压缩机各级间冷却器温度及循环水质,检查各冷却水是否带油D、压缩富气经过冷却器后的温度

由吸收塔底部抽出经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进入解吸塔。A、粗汽油B、凝缩油C、脱乙烷汽油D、饱和吸收油

富吸收油自再吸收塔底返回至分馏塔第()层塔板。A、18B、19C、21D、22

为了回收气分装置的不凝气中的丙烯,将气分不凝气引至吸收稳定的()。A、压缩富气分液罐D301B、吸收塔C301C、稳定塔顶回流罐D302D、压缩机出口前冷器E305

饱和吸收油送至压缩机出口前冷器,压缩机的出口后冷器(),解吸气送至冷凝气()。

富气水洗的目的是选去富气中的()、()及冷却富气作用。

富吸收油由再吸收塔底自压返回分馏塔。()

压缩富气分液罐液面是通过()控制的。

油气比是指吸收油用量(粗汽油与稳定汽油)与进入吸收塔的压缩富气量之比。

贫吸收油进入再吸收塔时的温度为t,则富吸收油离开再吸收塔时的温度()。A、tB、C.=tC、都对

影响压缩富气分液罐液面的因素有()、()、压缩机出口前冷器,后冷却效果改变,()、()。

气体经过压缩机气缸压缩后进入级间分液罐分液后,再经过级间冷却器冷却,然后进入下一级压缩

终端厂压缩机单机系统的气量调节系统由()组成A、压力开关、电磁阀、进气控制阀和卸载阀B、进气控制阀、压缩机、油气分离器、最小压力阀,后冷却器等C、油气分离器、温制阀、油冷却器、机组过滤器、最小压力阀,后冷却器等部件D、进气控制阀、压缩机、油冷却器、油气分离器

在固定式氧分仪中用()对惰气进行除湿。A、电子冷却器B、电流冷却器C、电动冷却器D、压缩空气冷却器

稳定塔顶不凝气可排至压缩富气分液罐。()

油气比是指粗汽油流量与进入吸收塔的压缩富气量之比。

气压机富气入口温度为38℃,出口温度为118℃,富气平均比热为1.46KJ/Kg•℃,富气流量为27000Nm3/h,富气比重为1.6Kg/m3,试求这些量的富气经过压缩机后增加的热量。

压缩富气分液罐油水乳化,可适当()压缩富气分液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