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曾上书李鸿章,赞赏李等洋务派“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先后辉映”。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意思的是()A、社会有识之士认可洋务运动B、孙中山肯定洋务运动全面改革C、洋务派的活动引发社会变革D、中国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曾上书李鸿章,赞赏李等洋务派“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先后辉映”。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A、社会有识之士认可洋务运动
  • B、孙中山肯定洋务运动全面改革
  • C、洋务派的活动引发社会变革
  • D、中国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相关考题:

孙中山政治谋略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上书李鸿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 A.《上书李鸿章》B.《实业计划》C.《建国方略》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 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1894年,()北上京津上书李鸿章

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的转折点是A.1894年上书李鸿章失败B.1894年创立兴中会C.1895年创立同盟会D.1913年开展“二次革命”

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A、1892年B、1893年C、1894年D、1895年

1894年,孙中山和()抵达天津,上书李鸿章。

1894年,孙中山和陆皓东抵达天津,上书()。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A、《实业计划》B、《建国方略》C、《上书李鸿章》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失败,促使孙中山坚定地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上书李鸿章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是什么?

()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1894年,孙中山向()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A、左宗棠B、张之洞C、李鸿章D、曾国藩

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1898年,()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

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四事”之一。A、《致郑藻如书》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

单选题()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A梁启超B曾国藩C李鸿章D康有为

填空题1894年,孙中山和()抵达天津,上书李鸿章。

判断题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失败,促使孙中山坚定地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道路。A对B错

判断题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A对B错

单选题1898年,()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

单选题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曾上书李鸿章,赞赏李等洋务派“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先后辉映”。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意思的是()A社会有识之士认可洋务运动B孙中山肯定洋务运动全面改革C洋务派的活动引发社会变革D中国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问答题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单选题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A1892年B1893年C1894年D1895年

单选题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A《兴中会章程》B《上书李鸿章》C《孙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