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

1898年,()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

  • A、梁启超
  • B、康有为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相关考题:

1905年,()号召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A.孙中山B.谭嗣同C.梁启超D.康有为

从下列各组中选出“戊戌六君子”()A.谭嗣同、杨锐、林旭B.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C.康有为、谭嗣同、林旭D.梁启超、谭嗣同、杨锐E.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京师大学堂章程》的拟定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黄遵宪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A孙中山、章太炎B康有为、梁启超C张之洞、刘坤一D谭嗣同、严复

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提出“社会学”名称的学者是()A严复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

在《大同书》中提出了男女平等、改革婚制、废除家庭等主张。其作者是()A、魏源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

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A、梁启超的《爱国歌》B、沈心工的《勉学》C、李叔同的《送别歌》D、高天栖的《燕双飞》

“万木草堂”是()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

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太炎D、谭嗣同

()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学校歌曲,当时的新学校称做“学堂”。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人事,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以此得名。A、学堂乐歌B、乐歌C、学堂D、哥堂

在我国“国防教育”一词,最早是由()在其著作中提出的。A、孙中山B、毛泽东C、康有为D、梁启超

在我国“国防教育”一词,最早是由()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A、孙中山B、毛泽东C、康有为D、梁启超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维新派创办了湖南第一所新式学堂——时务学堂。由()任总理,主持一切事务;聘请()为中文总教习。A、康有为、梁启超B、梁启超、谭嗣同C、熊希龄、梁启超D、梁启超、唐才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两昆仑是指()A、康有为、谭嗣同B、康有为、梁启超C、梁启超、谭嗣同D、谭嗣同、康广仁

《京师大学堂章程》的拟定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黄遵宪

在1895年发起的“公车上书”后成为倡导维新运动旗手的是()。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谭嗣同

从下列各组中选出“戊戌六君子”()A、谭嗣同、杨锐、林旭B、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C、康有为、谭嗣同、林旭D、梁启超、谭嗣同、杨锐E、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A、梁启超B、谭嗣同C、康有为D、严复

1898年,()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

时务学堂的主要发起人是()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严复

单选题《京师大学堂章程》的拟定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黄遵宪

多选题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A梁启超的《爱国歌》B沈心工的《勉学》C李叔同的《送别歌》D高天栖的《燕双飞》

单选题时务学堂的主要发起人是()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严复

多选题从下列各组中选出“戊戌六君子”()A谭嗣同、杨锐、林旭B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C康有为、谭嗣同、林旭D梁启超、谭嗣同、杨锐E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单选题“万木草堂”是()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

多选题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A孙中山、章太炎B康有为、梁启超C张之洞、刘坤一D谭嗣同、严复

单选题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提出“社会学”名称的学者是()A严复B谭嗣同C康有为D梁启超

单选题1898年,()先生在上书光绪皇帝的奏折中提出在学堂中开设乐歌课。A梁启超B康有为C谭嗣同D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