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相关考题:

阅读下列教材节选,回答问题。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还是占统治地位。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他们操纵着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丝、荼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问题:(1)你认为本节教材的难点是什么?你准备怎么去突破?(5分)(2)为这段教材的教学设计一段导入语。(5分)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人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 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 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 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 ,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 限制。”

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抢占中国的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有()。A.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B.汕头、天津、牛庄、镇江、汉口C.九江、登州、淡水、北京D.19世纪末70年代至19世纪末,开放的口岸增加至27个E.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2个。

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1840年之后西方列强抢占中国的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有()。A、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B、汕头、天津、牛庄、镇江、汉口C、九江、登州、淡水、北京D、19世纪末70年代至19世纪末,开放的口岸增加至27个E、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2个。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D、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而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人仍然穿自织土布,这种现象说明()。A、广西还没有受到外国的侵略B、广西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C、近代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D、广西还买不到外国棉纺织品

上海地区在明代已形成高度市场化的“棉七稻三”农业种植结构,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则降至1/3左右,但家织土布在当地仍大量存在,出现“近虽机器织布盛行”而“邑人„„大率多用土布”的情形。下列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上述现象的是()A、年轻人入城做工,留守老弱耕织为生B、机织布价高,家织布可减轻家庭负担C、用洋纱织土布削弱机织布的价格优势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及解体速度的缓慢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①自然经济占主导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对外贸易发达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通商)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其缘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通商大埠及内地集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近代商务衰败的原因在于政府对商业的不利影响B、中国纺织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为外国厂商所占领C、近代商业要顺利发展需要有一批近代的商业人才D、对外通商是官场腐败和人民生活困苦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各通商口岸实行()。A、值百抽五,从而使外国领事直接参与中国海关的业务B、子口半税,从而使外国领事直接参与中国海关的业务C、领事报关制,从而使外国领事直接参与中国海关的业务D、税务管理委员会,从而使外国领事直接参与中国海关的业务

单选题“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单选题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衬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纱,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有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能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至4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问题:(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8分)(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8分)

单选题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A洋布外观漂亮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引领时尚D洋布价格低廉

单选题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单选题“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B中国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单选题鸦片战争后,“上海自设纱厂后,民间自轧自弹,反不如买机器纱之便宜,于是遂不顾布庄之挑剔,而群焉买之,„„且以机器纱为细洁,而乡间几无自轧自弹之纱也。”由此可见()A上海传统纺纱业遭到破坏B传统土布与洋纱各具特色和优势C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D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解体

单选题“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养蚕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单选题“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通商)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其缘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通商大埠及内地集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近代商务衰败的原因在于政府对商业的不利影响B中国纺织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为外国厂商所占领C近代商业要顺利发展需要有一批近代的商业人才D对外通商是官场腐败和人民生活困苦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