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 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相关考题:

在"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中,"弭"之义为( )A、消除B、通"弥"C、充满D、过度

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A.预备立宪上谕B.《钦定宪法大纲》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D.《大清新刑律》

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进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内乱可弭、()、皇位永固

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

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A、1881B、1883C、1884D、1885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875年5月3日,清廷发布上谕,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在他的带领下,西征军成功收复伊犁。

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A、《仿行立宪上谕》B、《十九信条》C、《钦定宪法大纲》D、《变法上谕》

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发布上谕改变政策,明令兴建书院。并提出由官方出资扶持一些省会重点书院,岳麓书院遂被列为()

上谕

发布下令镇压义和团运动的上谕是()

《变法上谕》的发布者是()。A、咸丰B、同治C、光绪D、宣统

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A、“预备立宪”上谕B、《钦定宪法大纲》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D、《大清新刑律》

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志勇多困于所溺”。对于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满足。B、诸夷与清政府开始公开勾结C、诸夷已放弃了武装侵略方式D、诸夷齐聚中土利于清政府“以夷制夷”

填空题1875年5月3日,清廷发布上谕,任命()为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在他的带领下,西征军成功收复伊犁。

判断题《变法上谕》是清政府在危急关头发布的改革宣告,但是主要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并不具有宪制史意义。A对B错

问答题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单选题《变法上谕》的发布者是()。A咸丰B同治C光绪D宣统

单选题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A“预备立宪”上谕B《钦定宪法大纲》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D《大清新刑律》

单选题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A《仿行立宪上谕》B《十九信条》C《钦定宪法大纲》D《变法上谕》

单选题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A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填空题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

单选题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用特明白晓谕,昭示天下,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这一上谕的真实意图是()A将铁路主权收归国有B将铁路兴筑形式由商办改为国办C进一步出卖铁路主权求得帝国主义的欢心和支持D在国有形式下吸引外资

单选题1884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  )被任命为首任新疆巡抚。A曾纪泽B刘锦棠C江忠源D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