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行走时,左右足均为偏内落足,偏外起足,从步角上来分应是()。A、外展步B、直行步C、内收步D、不对称步

一个人行走时,左右足均为偏内落足,偏外起足,从步角上来分应是()。

  • A、外展步
  • B、直行步
  • C、内收步
  • D、不对称步

相关考题:

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称为A.步长B.步频C.步宽D.足偏角E.步幅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纵向的直线距离称为A.步长B.步频C.步宽D.足偏角E.步幅

跷脉左右成对,均起于足踝下。( )

腓总神经损伤后,可能出现A.足下垂B.足内翻位C.行走时呈“跨阈步态”D.足不能背屈E.足背感觉丧失

以下概念错误的是()。 A、复步指左足单步和右足单步的总称B、步幅指行走时两足之间的宽度C、步频指每分钟走的单步D、步角指短轴与行走时的角度

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头走足C从胸走足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

足三阳经的走向是()。 A、从胸走足B、从头走足C、从手走足D、从足走头

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从内向外的顺序是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从内向外的顺序是(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一个人比较容易在哪种状态下崴脚?()A、足背屈和足跖屈B、足背屈和足内翻C、足跖屈和足内翻D、足跖屈和足外翻

足阳明胃经的走向是()。A、从足到头B、从头到足C、从胸到足D、从足到胸

踝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是()。A、足跖屈75°、足背屈12-18°、足内翻10~15°、足外翻30~45°B、足背屈70°、足跖屈18~22°、足内翻30-45°、足外翻10~15°C、足跖屈70°、足背屈18~22°、足内翻30~45°、足外翻10~15°D、足跖屈70°、足背屈18~22°、足外翻30~45°、足内翻10~15°

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A、从胸走手B、从足走头C、从头走足D、从足走胸E、从胸走足

腹部经脉由内而外排列的顺序为()A、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B、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足太阴C、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D、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一枚足迹,前掌与后跟压力轻重接近,前掌压力面稍后移,起足蹬力不大,有抠痕,落足磕痕明显。该足迹应是()所留。A、青年B、壮年C、中年D、老年

步态特征中的踏痕是()形成的。A、落足阶段B、支撑阶段C、起足阶段D、摆动阶段

一个人行走时,一只足是偏外落足偏内起足,一只足为正起足正落足,从步角上来分应是()。A、外展步B、直行步C、内收步D、不对称步

步态特征中的坐痕是在()形成的。A、落足阶段B、支撑阶段C、起足阶段D、摆动阶段

一个人行走时,左右足均为正起足,正落足,从步角上来分应是()。A、外展步B、直行步C、内收步D、不对称步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纵向的直线距离称为()A、步长B、步频C、步宽D、足偏角E、步幅

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称为()A、步长B、步频C、步宽D、足偏角E、步幅

太极拳对腿部姿势要求()A、屈膝落胯B、活膝扣足C、屈腿落胯, 活膝扣足

单选题一个人比较容易在哪种状态下崴脚?()A足背屈和足跖屈B足背屈和足内翻C足跖屈和足内翻D足跖屈和足外翻

单选题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A从胸走手B从足走头C从头走足D从足走胸E从胸走足

单选题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称为()。A步长B步频C步宽D足偏角E步幅

单选题腹部经脉由内而外排列的顺序为()A足厥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B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足太阴C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D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E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单选题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纵向的直线距离称为()A步长B步频C步宽D足偏角E步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