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种面降水的计算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A、算术平均法B、太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D、客观运行法

下列哪种面降水的计算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

  • A、算术平均法
  • B、太森多边形法
  • C、等雨量线法
  • D、客观运行法

相关考题:

降水量站又称雨量站,是观测()的水文测站。A.降水站B.基本站C.水位站D.水文站

非结冰期,降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时,记录按照称重降水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顺序代替。

三次站夜间是否降水,以雨量自记记录为准。若雨量自记迹线无上升,则均作无降水处理。()

降水日数;:日降水量达0.1mm即作为降水日统计。记录精度为0.1mm的雨量站,填本月有降水日数之和;全月无降水量者填;();。A、+0B、0C、-0D、±0

降水量站又称雨量站,是观测()的水文测站。A、降水量B、水位C、蒸发D、测流

自动站年报表中15个时段最大降水量挑取,在自动站降水记录正常时,使用自动站的分钟雨量资料;否则,使用人工降水自记资料。若自动站的分钟雨量资料及人工降水自记记录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及开始时间的挑选。

计算题:某站10日的降水量P为20.2mm,10日8时的前期影响雨量Pa=21.9,假定K=0.85,求11日8时的前期影响雨量Pa?

用电子计算机整编的雨量站,根据()的规定,编制降水量电算数据加表。

面雨量是描述某一特定()或()的平均降水情况。

流域面平均雨量描述正确的是()。A、流域面平均雨量计算宜采用基于雨量遥测站的泰森多边形法B、地形起伏不大且雨量站分布均匀的地区可简化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C、地形变化显著的大流域在条件具备时可采用精度较高的等雨量线法进行计算D、流域面平均雨量可用坝上雨量替代

自动站雨量滞后于降水现象结束时间后一小时以内确定是雨量的,人工修改到该降水时段的最后一分钟内。

遇固态降水或交叉的固态、液态降水,凡随降随化的,自动站雨量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处于自动站平行观测第二阶段的台站,当降水量较大时,应视降水情况增加人工观测次数,以免降水溢出雨量筒,造成降水量失真。()

判断题降水实测值不参与虹吸雨量计缺测时段内自记雨量累计量的计算。A对B错

判断题遇固态降水或交叉的固态、液态降水,凡随降随化的,自动站雨量仍照常读数和记录。A对B错

判断题三次站夜间是否降水,以雨量自记记录为准。若雨量自记迹线无上升,则均作无降水处理。()A对B错

单选题甲站用314cm2的口面积雨量器,测得降水量894.9克,乙站用200cm2口面积的雨量器,称量得降水量为570.0克,两站降水量相比的结果是:()。A甲大于乙B相等C甲小于乙

单选题下列哪种面降水的计算对雨量站的数量和代表性有较高的要求()。A算术平均法B太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D客观运行法

问答题计算题:某站10日的降水量P为20.2mm,10日8时的前期影响雨量Pa=21.9,假定K=0.85,求11日8时的前期影响雨量Pa?

判断题自动站雨量传感器因固态降水加盖时,应在自动站气簿-1备注栏注明,自动站报表各时自记降水量作缺测处理。()A对B错

判断题非结冰期,降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时,记录按照称重降水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顺序代替。A对B错

填空题用电子计算机整编的雨量站,根据()的规定,编制降水量电算数据加表。

判断题自动站分钟雨量缺测影响到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挑取的,可按规定用虹吸雨量计自记纸挑取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代替。A对B错

单选题在进行区域降水量计算时一般用算术平均法。假设一个计算区内有3个雨量站,第一个站的降雨量为100mm,第二个站为200mm,第三个站为300mm,用算术平均法计算该区域的雨量为()mm。A100B150C200D300

判断题自动站雨量滞后于降水现象结束时间后一小时以内确定是雨量的,人工修改到该降水时段的最后一分钟内。A对B错

单选题降水量站又称雨量站,是观测()的水文测站。A降水量B水位C蒸发D测流

判断题处于自动站平行观测第二阶段的台站,当降水量较大时,应视降水情况增加人工观测次数,以免降水溢出雨量筒,造成降水量失真。()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