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上游的水位8.6m,下游的水位1.7m,河堤底面宽度为25m,土的渗透系数为0.05cm/s,河堤上下游的水力比降和渗透速度为()。A、0.28B、0.35C、0.01cm/sD、0.05cm/s

河堤上游的水位8.6m,下游的水位1.7m,河堤底面宽度为25m,土的渗透系数为0.05cm/s,河堤上下游的水力比降和渗透速度为()。

  • A、0.28
  • B、0.35
  • C、0.01cm/s
  • D、0.05cm/s

相关考题:

堰的水流运动特征为()。 A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上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跌落。B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下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跌落。C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上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发生水击。D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下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发生水击。

堰的水流运动特征为( )。 A. 上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发生水击。B. 下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跌落。C. 上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跌落。D. 下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发生水击。

作用于闸底板上的扬压力与()无关。 A、上游水位B、底板的混凝土强度C、下游水位D、上下游水位差

浮托力的大小与( )有关。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C.上游坝坡坡度D.下游坝坡坡度

持久设计状况是指上游采用水库的(),下游采用可能出现的不利水位。A、正常蓄水位B、死水位C、校核洪水位D、设计洪水位

橡胶坝坝袋发生强烈的漂动、拍打,一般是在()时。A、上游高水位B、上、下游水位差大C、上下游水位差不大D、下游无水

通过坝体的渗流量与()无关。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C、上下游水位差D、水库的面积

以下是采取降低水位的应急措施是()。A、开挖临时泄洪口B、加高河堤C、加高渠堤D、修筑子埝

胸墙底高程应根据()计算确定,以不影响泄水为原则。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C、上下游水位差D、孔口泄流量

浮托力的大小与()有关。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C、上游坝坡坡度D、下游坝坡坡度

汛期高水位时,在()附近或堤脚以外附近坑塘、洼地、稻田等处可能出现翻沙鼓水现象。A、临河堤坡B、临河堤脚C、背河堤肩D、背河堤脚

可根据上下游测站的()及传播时间由上游站水位分析预测下游测站水位的可能涨落变化。A、面积关系B、流速关系C、断面形状D、水位关系

对自记水位计每次换纸时应注明换纸时间及()。A、流量B、上游站水位C、下游站水位D、校核水位

水库水位分为水库()基本断面水位观测。A、库区及上游B、上游及下游C、坝下及下游D、库区及坝下

相应水位(流量)法是根据以往的洪水过程资料,点绘上、下游站相应洪峰水位(流量)相关图和上游站洪峰水位(流量)与洪水传播时间相关图,按图中的关系,来预报()未来的洪峰水位(流量)及出现时间。A、下游站B、支流站C、上游站D、上、下游站

库区水位观测包括()A、坝前水位B、库周水位C、溢洪道上游水位D、溢洪道下游水位

正常蓄水位状态下,重力坝坝基水平截面上,坝基上、下游端点的正应力为()。A、上游大B、下游大C、上游等于下游D、上游小

船闸下闸首墙顶高程主要取决于()。A、上游最高通航水位B、下游最高通航水位C、上游正常蓄水位D、上游设计洪水位

土石坝渗流计算时,可不包括下列()水位组合。()A、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B、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C、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D、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最低的水位

单选题浮托力的大小与(  )有关。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C上游坝坡坡度D下游坝坡坡度

单选题胸墙底高程应根据()计算确定,以不影响泄水为原则。A上游水位B下游水位C上下游水位差D孔口泄流量

单选题堰的水流运动特征为()。A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上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跌落B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下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跌落C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上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发生水击D共同的水力特征为下游水位壅高过堰时水面发生水击

单选题水库水位分为水库()基本断面水位观测。A库区及上游B上游及下游C坝下及下游D库区及坝下

单选题以下是采取降低水位的应急措施是()。A开挖临时泄洪口B加高河堤C加高渠堤D修筑子埝

单选题土石坝渗流计算时,可不包括下列()水位组合。()A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B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C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D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最低的水位

单选题汛期高水位时,在()附近或堤脚以外附近坑塘、洼地、稻田等处可能出现翻沙鼓水现象。A临河堤坡B临河堤脚C背河堤肩D背河堤脚

问答题简述闸室水位为下游水位时,船舶通过船闸从上游驶向下游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