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时跟踪回火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的范围。A、1000—1200°CB、900—1000°CC、600—700°CD、800—900°C

焊接时跟踪回火的加热温度应控制在()的范围。

  • A、1000—1200°C
  • B、900—1000°C
  • C、600—700°C
  • D、800—900°C

相关考题:

淬火时,硬度不足的原因是()。 A、加热温度低B、加热温度过高C、冷却速度太快D、回火温度低

16Mn钢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但是在低温条件下焊接时应进行适当的()。 A、预热B、加热C、调质D、回火

正火时加热温度越高越好,回火时温度越低越好。()

蓄热式加热炉排烟温度应控制在()℃范围。A、150;B、80-160;C、≥160;D、≤80

低温回火工艺的加热温度范围是()℃A、350~508B、>250C、<250

焊接初期加热器回火,或降压阶段前发生放炮时,要停止焊接并重新处理端面。

回火防止器的作用是在焊接加热过程中,焊接设备发生回火时,阻止回火火种从管理系统传播到丙烷气源,防止其发生爆炸事故。

热弯制弯头时碳钢弯头加热温度应控制在()范围内,合金钢弯头加热温度应控制在()范围内。

低温回火的加热温度均为()℃温度。

为改善焊缝组织而进行的跟踪()的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A、淬火B、退火C、回火D、正火

焊接30CrMnSiNi2A钢时,除焊后低温回火外,还要采取一定的预热措施,预热温度应()母材淬火后的回火温度。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小于

为改善焊缝组织而进行的跟踪回火的温度应控制在()摄氏度。A、100~200B、300~400C、900~1000D、700~800

中碳调质钢焊接时,必须注意预热、层间温度、中间热处理和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并且要控制在比母材淬火后的回火温度低50°C。

加热减应区的温度以()℃为宜,温度太高时,会使焊接区的性能下降。

焊接热影响区软化或失强最大的部位是在加热峰值温度()的附近。A、静应变B、动应变C、高温回火

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时,对焊前需要预热的焊件,在工艺规程中应注明()A、预热的温度范围B、预热最高温度C、预热最低温度D、加热时间

用温差法装配滚动轴承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即可。

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回火加热温度为(),回火次数()。

为改善焊缝组织而进行的跟踪回火的温度应控制在()。A、100~200℃B、300~400℃C、900~1000℃D、700~800℃

对汽缸采用热焊补焊时,为降低焊缝收缩应力采取多层多道焊接,并连续进行跟踪锤击和跟踪回火。

储油罐或油箱的加热温度必须根据燃油种类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应低于()

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400℃;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

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应比母材的回火温度()30~60℃,以避免使焊接接头和母材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A、等于B、高C、低

单选题为防止回火加热时产生热应力与淬火的应力迭加,使零件中缺陷扩大,回火加热速度应比淬火加热速度低一些,一般控制在()。A10~30℃/hB30~100℃/hC70~130℃/hD100~150℃/h

填空题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回火加热温度为(),回火次数()。

单选题利用火焰矫正方法矫正焊接变形时,对于已经热处理的高温钢,加热温度不应超过其()。A退火温度B正火温度C回火温度D淬火温度

判断题未经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400℃;经过热处理的装配件,加热温度应小于回火温度。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