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在发生了既有他刊重复登载,又受到省新闻出版局查处的情况后,《新闻大视野》编辑部是否还要向李建华支付稿酬?为什么?

《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 在发生了既有他刊重复登载,又受到省新闻出版局查处的情况后,《新闻大视野》编辑部是否还要向李建华支付稿酬?为什么?


相关考题:

关于期刊编辑对来稿的处理,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规定,从编辑部接到稿件之日起,3个月内应予以答复B.具有时效性的稿件,编辑应在第一时间审读,给作者留下另行处理时间C.因超过审稿期限未答复而造成作者一稿两投的,责任在期刊编辑部D.稿件审读的处理意见包括采用、退修或退稿

关于稿件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引进稿件是指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的稿件B.组织稿件是出版单位获得稿件的主要途径C.引进稿件一般都正式出版过,不需再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D.自投稿意味着作者主动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出版单位

某期刊编辑部经过三级审稿,决定采用一篇稿件,这时编辑应随即()。A、通知作者交版面费B、将该稿发排C、通知作者稿件已经采用D、计算支付稿酬

某期刊编辑部经过三审,决定采用一篇稿件,编辑应做的下一步工作是()。A、审查作者的水平和资历B、确定稿件版面C、通知作者稿件已经采用D、计算支付稿酬

《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为什么甲省新闻出版局认定《经济大视野》编辑部违反了出版行政管理规定?

月刊《职场新人》面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A4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13年9月,该刊编辑部准备编发新的一期。助理编辑黄锦为文摘栏目"热点链接"组配的拟发文章篇目是:转载报纸《企业文化纵览》登载的一篇短文,作为A文;摘编期刊《经营之道》的一篇文章,作为B文;摘编某企业所办内部期刊的一篇文章,作为C文;转载某网站发表的 一篇短文,作为D文。 黄锦把该篇目和相应稿件一起交编辑钱森复核时,问:"《经营之道》在目次页上标明’本刊编辑部严正声明:本刊中的全部文章和图片,未经编辑部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我们要摘编B文,是否要先征得该刊编辑部的许可?"钱森审读篇目和稿件后回答说:"C文不能用。对于B文,确实要先征得《经营之道》编辑部的书面许可,我们才能摘编,否则就侵犯他们的汇编作品著作权了。转载A文和D文都是合法的。"编辑部主任张普听到钱森的话,认为他有些话说错了,并随之给两人作了解释。两人理解了张普的意见,对该栏目的拟发篇目进行了修改。 几天后,黄锦向张普建议开设一个新栏目"白领福音",供数家保健品生产企业轮流使用,以登载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其所产保健品的强身健体作用;所需稿件由这些企业提供,编辑部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后登出;按占用的页面数量向企业收取一定费用。钱森则建议在2013年12月出版的该刊第12期上推出一组"心理学专家讲故事"的专题文章,针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邀请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心理疏导。钱森同时还列出了包括某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刘建树在内的七八名组稿对象。 张普看了两人的选题策划建议后,认为黄锦的建议有违我国出版行政管理规定,不能实施,而钱森的策划不错,可以考虑采纳。为什么张普认为黄锦关于新设栏目的建议违反了出版行政管理规定?

期刊编辑部在保持稿件储备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之一是()。A、储备稿件的数量尽可能多B、储备稿件的类型要均衡C、稿件储备情况不能影响对稿件的取舍D、储备的都是作者知名度高的稿件

《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按照《经济大视野》编辑部的例行稿酬标准,李建华可获得稿酬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

月刊《职场新人》面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A4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13年9月,该刊编辑部准备编发新的一期。助理编辑黄锦为文摘栏目"热点链接"组配的拟发文章篇目是:转载报纸《企业文化纵览》登载的一篇短文,作为A文;摘编期刊《经营之道》的一篇文章,作为B文;摘编某企业所办内部期刊的一篇文章,作为C文;转载某网站发表的 一篇短文,作为D文。 黄锦把该篇目和相应稿件一起交编辑钱森复核时,问:"《经营之道》在目次页上标明’本刊编辑部严正声明:本刊中的全部文章和图片,未经编辑部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我们要摘编B文,是否要先征得该刊编辑部的许可?"钱森审读篇目和稿件后回答说:"C文不能用。对于B文,确实要先征得《经营之道》编辑部的书面许可,我们才能摘编,否则就侵犯他们的汇编作品著作权了。转载A文和D文都是合法的。"编辑部主任张普听到钱森的话,认为他有些话说错了,并随之给两人作了解释。两人理解了张普的意见,对该栏目的拟发篇目进行了修改。 几天后,黄锦向张普建议开设一个新栏目"白领福音",供数家保健品生产企业轮流使用,以登载新闻报道的形式介绍其所产保健品的强身健体作用;所需稿件由这些企业提供,编辑部进行必要的编辑加工后登出;按占用的页面数量向企业收取一定费用。钱森则建议在2013年12月出版的该刊第12期上推出一组"心理学专家讲故事"的专题文章,针对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可能会产生的心理问题,邀请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心理疏导。钱森同时还列出了包括某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刘建树在内的七八名组稿对象。 张普看了两人的选题策划建议后,认为黄锦的建议有违我国出版行政管理规定,不能实施,而钱森的策划不错,可以考虑采纳。为什么钱森对某篇或某几篇文章提出的处理意见有误?请分项说明。

《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请代张宁起草一封300字以内的信给作者赵敏,告知对其稿件《经济系学生如是说》的审稿处理意见。

关于稿件来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引进稿件是指通过著作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的稿件B、组织稿件是出版单位获得稿件的主要途径C、引进稿件一般都正式出版过,不需再进行审稿和编辑加工D、自投稿意味着作者主动将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出版单位

审稿意见一般包括()等内容。A、稿件内容概述及作者介绍B、出版成本预算C、稿件的基本情况D、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E、稿件处理意见

下列关于审稿意见的内容不包括()。A、稿件内容概述及作者介绍B、出版成本预算C、稿件的基本情况、稿件处理意见D、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审稿意见不包括()。A、稿件内容概述及作者介绍B、出版成本预算C、稿件的基本情况、稿件处理意见D、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单选题审稿意见不包括()。A稿件内容概述及作者介绍B出版成本预算C稿件的基本情况、稿件处理意见D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多选题在对稿件进行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后,编辑应当给出审稿结论,下列关于审稿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有( )。A对于达不到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稿”。审稿者要非常明确地说明退稿理由B在组稿时已经签订约稿合同,在决定接受出版该稿件后,就不必再签订出版合同C对于接近出版要求但又存在不足,需要由作者进行修改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D审稿之后,编辑应该及时与作者联系,根据对其稿件的不同审稿结论,及时进行相应的沟通E对于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

问答题《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 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弈》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 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 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号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弈》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 李建华的行为是否构成“一稿两投”?为什么?

单选题某期刊编辑部经过三审,决定采用一篇稿件,编辑应做的下一步工作是(  )。[2009年真题]A审查作者的水平和资历B确定稿件版面C通知作者稿件已经采用D计算支付稿酬

单选题某期刊编辑部经过三审,决定采用一篇稿件,编辑应做的下一步工作是( )。A审查作者的水平和资历B确定稿件版面C通知作者稿件已经采用D计算支付稿酬

单选题下列关于审稿意见的内容不包括()。A稿件内容概述及作者介绍B出版成本预算C稿件的基本情况、稿件处理意见D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单选题期刊编辑部在保持稿件储备方面应注意的事项之一是( )。A储备稿件的数量尽可能多B储备稿件的类型要均衡C稿件储备情况不能影响对稿件的取舍D储备的应都是作者知名度高的稿件

多选题审稿意见一般包括()等内容。A稿件内容概述及作者介绍B出版成本预算C稿件的基本情况D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E稿件处理意见

问答题80-B.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凡要求作选择回答的问题,应将与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括号内,把错项选入,该问题不得分;正确项少选,按所选的正确项数量得分。凡要求作陈述回答的问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甲期刊为A4开本、10印张的季刊,于每季度末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但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5年3月10日,该编辑部收到陈某投寄的《透视大学生创业》一文,约6000字。编辑王阳审稿后,认为该稿适合在本刊登载,复审和终审也都同意,编辑部主任刘雯要求在最近的第2期上登载此文。王阳认为该文即将刊出,没必要再与陈某联系,在5月初就接编辑部的工作计划对《透视大学生创业》进行了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审定后发稿。2015年6月初,甲刊编辑部收到第2期的初校样,共162面,其中《透视大学生创业》占了4面。编辑部处理校样期间,王阳忽然发现每月25日出版的乙刊第5期上已经登载陈某的《透视大学生创业》,于是打电话给陈某。陈某说,稿件投给甲刊后一直没有音信,以为未被采用,就在4月15日改投乙刊,并在4月底收到了乙刊编辑部的用稿通知。陈某还为给甲刊编辑部造成了麻烦表示歉意,而王阳回答说“此事要请示领导后再作处理”。刘雯得知这件事后,召集编辑部全体人员开了一次讨论会。刘雯在会上通报了《透视大学生创业》一文的情况,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案,还展示了协作的广告公司刚刚送来的第2期面封广告样张,请大家共同审核后提出意见。这个广告是一家酿酒公司要求做的,画面中心是这家公司作为龙头产品的几瓶葡萄酒,酒瓶旁边放了数盒高档香烟作装饰,旁边的广告词是“最佳美酒 至尊享受”。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后,王阳把编辑部讨论后对《透视大学生创业》一文的处理方案通知了陈某。问题一:围绕《透视大学生创业》一文情况提出的下列看法或处理方案中,哪项或哪几项是正确的?请作选择回答。A.作者陈某的行为是“一稿两投”,应该承担一定责任,至少要支付稿件排版费。B.虽然编辑有过失,但作者陈某的行为也不对,因为他有义务将稿件已改投乙刊的情况及时通知甲刊。C.发生这种事的主要原因是编辑人员工作不到位,责任在编辑部,作者陈某并没有过失。D.可以继续登载这篇文章,不过需要删节2面文字,并说明摘编自乙刊第5期。E.撤下这篇文章,并重新编列后续页面的页码。F.撤下这篇文章,从编辑部的备用稿内另找一篇字数与其大致相当的文章补上。G.撤下这篇文章,从编辑部的备用稿内另找一篇字数约为其一半的文章补上。问题二:为什么问题一中的某项或某几项是不正确的?请按项说明。问题三:面封广告样张主要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问题四:对这个广告应该如何处理?

问答题简答题《经济大视野》是经济类双月刊,A4开本,在甲省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编辑部未公开说明过稿件审阅处理的期限。2010年3月中旬,该编辑部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作者李建华投寄的《中美博弈》,其中详细介绍了中美两国几次经济谈判的交锋情况,并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讲话和活动;另一篇是作者赵敏投寄的《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主要以某高校经济系的学生为例,列出了大学生们所反映的在学习目的、就业取向、恋爱和社交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并提出如何正确引导的建议。助理编辑张宁审稿后,认为两篇稿件都写得不错,建议采用。编辑王敏复核张宁的审稿意见时,认为《中美博奔》可以采用,但《经济系学生如是说》不宜采用。张宁按王敏的指导修改了审稿意见,王敏再次审核后表示同意。复审和终审也都认可审稿意见,并要求把《中美博弈》安排在最近准备出版的一期中刊出。王敏未通知李建华,便把《中美博弈》排入该刊当年第3期的发稿目录中,随后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按规定程序报经审定后发稿。6月10日,《经济大视野》第3期出版。两天后,张宁按王敏的安排,把样刊寄给李建华,同时附短信说明稿酬将在6月底之前支付。《中美博弈》所在栏目的版式是每面排40行,双栏,栏宽23字,栏间空2字;该文共占3面零18行。该刊编辑部对这类文章的例行稿酬标准为70元/千字。6月20日,稿酬还没有寄出,《经济大视野》的一名编辑发现,刚出版的月刊《回顾与思考》6月刊上也刊登了署名为李建华的《中美博弈》,而且并非转载。王敏当即向《回顾与思考》编辑部了解。对方回答说,这是李建华本人在4月25日投来的稿件,编辑部审稿后认为不错,就发表了。王敏又打电话向李建华询问。李建华称《回顾与思考》编辑部所说情况属实。王敏指责李建华一稿两投,损害了《经济大视野》的利益,并说因此将不支付稿酬。李建华不接受王敏的指责,说了一句“如你们不付稿酬,我就上法院告你们”后,就挂了电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6月21日,甲省新闻出版局把《经济大视野》主编召到局里,严厉批评该刊在登载《中美博奔》过程中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的行为,责令立即停止发行第3期《经济大视野》,待问题查实后接受进一步的行政处罚。【思考练习】问题一:按照《经济大视野》编辑部的例行稿酬标准,李建华可获得稿酬多少元?请列出算式计算后回答。问题二:李建华的行为是否构成“一稿两投”?为什么?问题三:为什么甲省新闻出版局认定《经济大视野》编辑部违反了出版行政管理规定?问题四:在发生了既有他刊重复登载,又受到省新闻出版局查处的情况后,《新闻大视野》编辑部是否还要向李建华支付稿酬?为什么?问题五:请代张宁起草一封300字以内的信给作者赵敏,告知对其稿件《经济系学生如是说》的审稿处理意见。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2010年真题]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不论稿件来原如何,出版单位都必须安排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并写出审稿意见。  初审的审稿意见一般由编辑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撰写,(助理编辑撰写的审稿意见必须由具备责任编辑资格的人员负责复核并签字认可)必须写得较详细并作出审稿结论。审稿结论一般有下列几种:  第一,如果是不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重写”。审稿意见中对此要非常明确地说明理由。  第二,如果是基本符合出版要求但尚有不足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退修”,既把稿件退还给作者进行修改。审稿意见中必须说明稿件存在的问题及要求进行修改的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如果是符合出版要求的稿件,审稿结论就是“接受出版。”对可出可不出的稿件,审稿结论应为“待定”。  初审的审稿意见经终审者和复审者审核通过后,编辑才可对稿件正式作出处理,就是要根据上述不同审稿结论,或把稿件退还作者,或把稿件退交作者修改,或通知作者稿件已经决定采用,或把稿件交总编室存档。  通过审稿后决定采用的稿件,有时还要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稿件经过编辑加工整理后,应该达到“齐、清、定”这一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齐”,是指稿件的各个部分齐全,不能有缺漏。具体包括:正文齐全,篇、章、节以至段落等完整无缺;如有图表,也不得遗缺;应该具备的辅文齐全;编辑校对流程记录齐全,以备查考,等等。  所谓“清”,是指稿面要清楚。具体包括:字跡清楚,不潦草;沟画清楚,没有模糊及线条交叉的地方,改动过多或线条过多之处要抄清;稿面上用铅笔标出的修改之处,如需采纳,要用色笔描清;在审稿或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用铅笔临时写的批注意见也要用色笔描清;删除的文字要涂红;稿件各个组成部分次序分明……等等。  所谓“定”,是指所发的稿件必需是定稿。具体包括:稿件的体例和章节安排已确定;翻译的人名和地名等已经全稿统一,没有“一名多译”现象;数字、标点符号和剂量单位的使用符合规范,并且前后一致,等等。  责任编辑确认稿件已经达到“齐、清、定”后,还应报请复审者和终审者审定,才能将稿件正式发出。

单选题关于期刊编辑对来稿的处理, 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规定, 从编辑部接到稿件之日起, 3 个月内应予以答复B具有时效性的稿件, 编辑应在第一时间审读, 给作者留下另行处理时间C因超过审稿期限未答复而造成作者一稿两投的, 责任在期刊编辑部D稿件审读的处理意见包括采用、 退修或退稿

单选题某期刊编辑部经过三级审稿,决定采用一篇稿件,这时编辑应随即()。A通知作者交版面费B将该稿发排C通知作者稿件已经采用D计算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