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月夜--多彩的“月光曲”》【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导入,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抒情性与音乐美的特征,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2.“艺术天地”是学生手脑并用的天地,通过“艺术天地”--《春江花月夜》的欣赏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3.通过描写月夜的音乐作品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产生亲近大自然、亲近艺术的情感体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向其他艺术领域拓展及艺术再创作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击乐器、折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欣赏导入: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曲《沃尔塔瓦河》。语言导入:自然中的艺术美。《沃尔塔瓦河》的旋律学生较熟悉,由此导入正课并为以下的欣赏作准备。欣赏未知标题音乐《月光和水仙的舞蹈》,请学生用优美的词语讲讲音乐或定标题。(二)音乐长廊展示老师根据音乐完成的美术作品。简介《月光和水仙的舞蹈》中音乐表现手法,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引导学生对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作一番联想与想象。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频,了解其艺术表现形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三)艺术天地欣赏《春江花月夜》的舞蹈视频。1.要求学生观察舞蹈的艺术表现力。2.模仿舞蹈动作或身段造型。艺术再创作。(用各种道具来创作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图”)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描写月光的手法(一度创作)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月光的理解(二度创作)。(四)艺术实践活动1.人声模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聆听无伴奏合唱的音响,感受作品的气氛。模唱。学生谈对这个艺术作品的理解。2.师生同跳《跳月舞》。听《阿细跳月》,感受5/8拍的节奏。师生共同选择打击乐器、拍手及舞蹈方式来感受欢快的舞蹈场面。提倡人人参与,并不要求表演得完美:歌曲演唱时提醒学生注意音与音的连贯性,尽量表现出月色朦胧的意境;舞蹈要求手脚并用,随韵律踏准节奏。四、小结课后请学生搜集或创作与“月光”相关的艺术作品。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月夜--多彩的“月光曲”》【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导入,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抒情性与音乐美的特征,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2.“艺术天地”是学生手脑并用的天地,通过“艺术天地”--《春江花月夜》的欣赏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3.通过描写月夜的音乐作品以及相关的艺术作品的了解,使学生产生亲近大自然、亲近艺术的情感体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向其他艺术领域拓展及艺术再创作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打击乐器、折扇、绘画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欣赏导入: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曲《沃尔塔瓦河》。语言导入:自然中的艺术美。《沃尔塔瓦河》的旋律学生较熟悉,由此导入正课并为以下的欣赏作准备。欣赏未知标题音乐《月光和水仙的舞蹈》,请学生用优美的词语讲讲音乐或定标题。(二)音乐长廊展示老师根据音乐完成的美术作品。简介《月光和水仙的舞蹈》中音乐表现手法,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引导学生对音乐所描写的意境作一番联想与想象。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音频,了解其艺术表现形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三)艺术天地欣赏《春江花月夜》的舞蹈视频。1.要求学生观察舞蹈的艺术表现力。2.模仿舞蹈动作或身段造型。艺术再创作。(用各种道具来创作你心中的“春江花月夜图”)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描写月光的手法(一度创作)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月光的理解(二度创作)。(四)艺术实践活动1.人声模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聆听无伴奏合唱的音响,感受作品的气氛。模唱。学生谈对这个艺术作品的理解。2.师生同跳《跳月舞》。听《阿细跳月》,感受5/8拍的节奏。师生共同选择打击乐器、拍手及舞蹈方式来感受欢快的舞蹈场面。提倡人人参与,并不要求表演得完美:歌曲演唱时提醒学生注意音与音的连贯性,尽量表现出月色朦胧的意境;舞蹈要求手脚并用,随韵律踏准节奏。四、小结课后请学生搜集或创作与“月光”相关的艺术作品。


相关考题:

下列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正确的是()。A.通过动态的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任务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B.通过写意花卉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性能、基本技法及运用C.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初步接受现代艺术的造型手段D.进一步提高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强创造性审美能力

好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具有亮点,新颖性的活动能起到事到功倍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活动学生不但能保持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拓展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设计的发展变化基本分为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拓展、课堂小结),有亮点的活动必然是围绕这四个环节展开,在试讲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有亮点的活动。  1.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必须谨记以下三点:(1)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氛围;(2)围绕本节课堂内容展开;(3)以学生为主体。  以《森林狂想曲》为例  该教学设计以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在学生夸张、生动的表演中,音乐课有了快乐的课堂氛围;精巧的听音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启音乐课审美体验的新乐章。  2.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是重点内容的展现,教学设计的亮点是否突出也体现在此环节,作为教师中间过渡自然,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新课教授环节是判断课型的重点环节,采取的活动围绕着课型展开。  以《桑塔露琪亚》为例  首先采取的活动是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欣赏音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有效途径,学生边听边思考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聆听,学生能了解音乐的情绪和并能为乐曲划分段落,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了解乐曲的内容又能起到熟悉旋律的作用  之后是学唱歌曲的活动设计,学唱歌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重点环节,学生在欣赏视唱的方式感受歌曲八三拍的韵律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对比合作探究中共同提高,最后通过身临其境,表演揽客的情景,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在课堂中,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既不干涉、否定,也不撒手不管、放任自由,而是反馈指导表扬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循序渐进中学会歌曲,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自我发展,那课堂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  3.拓展环节  音乐学科主要以审美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相类似的音乐体裁,既能感受不同地区带来的音乐下能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以《流行风》为例  学生虽然喜爱流行乐,但是对流行乐的分类比较模糊,这一环节采取听音乐分辨音乐种类即巩固了流行乐的种类,又拓展了没有接触过的音乐种类,在了解流行乐的种类上进行歌舞表演,即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增进了音乐知识储备,同时把音乐课堂推向高潮。  4.课堂小结  整个教学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学会了一首歌或者听一首乐曲,教学活动的亮点设计应体现在学习乐曲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高中“对数的概念”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理解对数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并形成技能。②通过事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师生观察分析得出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③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进行活动,掌握对数的重要性质。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④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以及在学习过程申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教学目标,给出至少三个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2分)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对象】选修 “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胶州秧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蹈的认识。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3.通过胶州秧歌基本组合的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教学(略)二、新课教学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1)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2)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3)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1)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2)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3)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4.编创实践。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 “拆分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三、展示表演请学生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舞蹈编创情况,教师点评后,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芭蕾舞剧《天鹅湖》【教学对象】选修“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认识芭蕾舞【教学目标】1.感受国外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2.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分析芭蕾舞的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针对音乐要素及特点进行舞曲编创活动。3.通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的介绍,对西方民族民间音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教学(略)二、新课教学1.学生观看芭蕾舞《天鹅湖》,然后进行讨论。(1)整个舞剧在表现的过程中,速度、力度以及情感是如何进行表现的。(2)芭蕾舞的音乐要素以及舞蹈的基本特点。(3)不同的音乐形象是如何通过舞蹈动作的设计而表现的。2.了解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音乐体裁、风格以及情感特点。3.分析芭蕾舞的舞蹈特点,并进行音乐编创活动。(1)教师播放芭蕾舞视频,学生初步感知芭蕾舞塑造的音乐形象。(2)对比《天鹅湖》中的几个选段及《花之圆舞曲》,感受芭蕾舞的动作特点。(3)教师模仿芭蕾舞当中的基本动作。4.编创实践活动。以芭蕾舞《天鹅湖》的音乐作为素材,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即兴编创活动,播放音频的同时,进行音乐舞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音乐编创能力与创造力。三、展示表演依据学生的编创形式以及过程,以组为代表,每组派出一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来讲述本组的编创思路,并配合表演。在这样的表演过程当中,本堂音乐课结束。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草原情曲——《嘎达梅林》与蒙古族歌曲演唱。【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1.学唱:《嘎达梅林》。2.欣赏:《富饶辽阔的阿拉善》。3.欣赏:《天堂》男声独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4.听辨:蒙古族乐队“杭盖”演唱的呼麦歌曲《轮回》。5.器乐演奏:《嘎达梅林》竖笛演奏。【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嘎达梅林》的学习,提高对歌唱艺术的兴趣,了解蒙古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2.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旋律与结构特点,能视唱部分蒙古族歌曲。3.学会运用竖笛演奏部分蒙古民歌。听辨蒙古长调、短调,了解蒙古音乐的伴奏乐器。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七年级欣赏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非洲的灵感——鼓乐? 【教学内容】欣赏加纳鼓乐? 【教学目标】? 1.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加纳鼓乐的节奏特点。? 2.通过参与鼓乐演奏,体验加纳鼓乐的风格特点。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 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中国民间舞蹈 【教学对象】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胶州秧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探究、体验、编创的学习过程,产生对胶州秧歌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国民间舞 蹈的认识。 2.通过欣赏胶州秧歌《春天》,分析音乐要素及舞蹈的动作特点,初步了解胶州秧歌的特点。 3.通过对胶州秧歌基本的组合学习,探究发现胶州秧歌的动作、体态等特点并能应用胶州秧 歌的动作素材,编创展示舞蹈。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略) 2.新课教学 (1)学生观看胶州秧歌视频《春天》,然后讨论。 ①音乐的速度、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及其抒发的情感。 ②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 ③舞蹈动作是如何配合音乐来表现情感的。 (2)解读胶州秧歌定义。 (3)分析、学跳胶州秧歌。 ①分析胶州秧歌体态、动作等特点。 ②学跳胶州秧歌基本动作。 ③教师进一步教授秧歌动作。 (4)编创实践。 以舞蹈《春天》的音乐作为素材,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编创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拆分 重组”等方法,完成规定音乐的舞蹈编创。 3.展示表演 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舞蹈鳊创情况,教师点评,请舞蹈基础较好的一组同学展示 表演。音乐课在热烈的表演中结束。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踏雪寻梅》以及黄自的艺术歌曲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花非花》 3.听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鳟鱼》 4.器乐演奏:为《踏雪寻梅》编配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踏雪寻梅》的学习,了解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提高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兴趣。 2.通过学唱、欣赏歌曲,结合对黄自先生生平创作的了解,理解艺术歌曲的形式特点。 3.能用通过听辨中外歌曲,能够理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人文背景。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 播放一年四季的风景图片,提问: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出原因。 教师演唱《采花》请同学们猜季节,教师提前打开多媒体,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大雪纷飞中红梅簇簇的画面,并通过歌曲猜谜的活动引导同学们走进只有梅花盛放的寒冬,师生一起踏雪寻梅。 2.学唱《踏雪寻梅》 播放校园合唱版的《踏雪寻梅》视频。 介绍黄自的艺术经历和经典作品。 3.小组合作为《踏雪寻梅》编配伴奏。 4.欣赏黄自的艺术歌曲《花非花》。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认识艺术歌曲。 5.欣赏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鳟鱼》。 6.课堂总结(略)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课题名称】《丰收时节》【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时节》 及综合创编【主要目标】1. 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 感受“赛乃姆” 节奏。2. 通过欣赏、 创编、 表演等实践活动, 围绕“丰收时节” 主题, 尝试创作和表演, 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学时】 1【教学过程片段】一、 导入阶段(略)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老虎磨牙? 【教学内容】打击乐器编创? 【教学目标l通过聆听、分析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学生能运用打击乐器进行编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聆听管弦乐曲《天鹅》及打击乐曲《老虎磨牙》,归纳总结其异同。? 2.认识并探究打击乐器? (1)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交流并按打击乐器材料分类而坐,鼓励学生探索不同乐器的敲? 击法,通过探索,演示不同的敲击法。? (2)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动物形象选择音色、节奏并尝试打击乐设计。? (3)学生探究如何用打击乐器表现老虎形象,师生共同设计图形谱。? 3.再次欣赏《老虎磨牙》? 老师呈现图形谱,学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的动作。? 4.编创环节? 老师出示不同的情境标题,学生自由选题编创。学生10~12人为一组,自由组合编创打击乐合奏。? 5.学生展示、总结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瑶族舞曲【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工具: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三、欣赏教学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3.师总结。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7.组织学生表演。四、总结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分省(区)地图中去。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3.课堂小结。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五、小结与作业1.作实践与创造第四题。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巴赫)【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教学目标】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巴赫的其他音乐成就。【教学重点】《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教学过程片段】1.导入。2.介绍巴赫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讲述各分曲之间的关系。6.介绍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区别。7.小结:理解音乐多元文化。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基本理念, 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 并说明理由(8 分)。【课题名称】《中国古典舞》【教学对象】 选修“音乐与舞蹈” 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 学跳古典舞《春江花月夜》【主要目标】1. 学习《春江花月夜》 的基本舞蹈动作, 加深对中华典雅风格的感受和体验。(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 导入阶段(略)二、 展开阶段: 新课教学1. 老师示范与讲解:表演自创的古典舞《春江花月夜》 片段;示范和讲解男女古典舞手形和手位, 学生模仿;示范和讲解舞蹈动作, 学生模仿。2. 学生练习与表演:学生练习, 老师指导, 及时纠错;老师带领学生随音乐表演。三、 小结(后略)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点评。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课题名称】《长江之歌》【教学对象】必修“鉴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演唱《长江之歌》【主要目标】学习《长江之歌》能够完整演唱。(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欣赏2.视唱歌曲旋律(1)学生随琴模唱歌曲旋律,老师注意纠错。(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旋律。3.演唱歌词(1)学生朗读歌词。(2)学生随钢琴填入歌词演唱。4.拓展延伸(1)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唱。(2)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5.小结作业(略)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线条之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线条之美》【主要目标】 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 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教学重点】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教学过程】1.导入(略)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1)音乐中的线条一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B.设问:主题旋律进行的特点?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学生回答,教师补充)a.音画视听《蝴蝶》。b.简介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2)舞蹈中的线条一一赏析《雀之灵》A.教师示范舞蹈,学生辨别教师表现的动物形象。(孔雀舞)B.设问:线条在舞蹈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C.学生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形态,感受舞蹈肢体线条的表现。D.欣赏《雀之灵》片段,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三道弯”刚柔相济、多姿多彩的线条美。(3)小结——归纳音乐与舞蹈的线条特征。3.延伸与拓展(略)4.总结(略)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线条之美》【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线条之美》【主要目标】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教学重点】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教学过程】1.导入(略)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1)音乐中的线条——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B.设问:主题旋律进行的特点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学生回答,教师补充)a.音画视听《蝴蝶》。b.简介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格里格。(2)舞蹈中的线条——赏析《雀之灵》A.教师示范舞蹈,学生辨别教师表现的动物形象。(孔雀舞)B.设问:线条在舞蹈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C.学生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形态,感受舞蹈肢体线条的表现。D.欣赏《雀之灵》片段,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三道弯”刚柔相济、多姿多彩的线条美。(3)小结——归纳音乐与舞蹈的线条特征。3.延伸与拓展(略)4.总结(略)

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与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音乐教学要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那么音乐实践又包括创作、表演和()。A、欣赏B、歌唱C、演奏D、舞蹈

在《彝族舞曲》一课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体现了()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感受与欣赏

()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A、音乐与相关文化B、音乐与艺术审美C、德育与艺术审美D、探究与合作

“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认识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拓展艺术视野。”采用了()的教学方法。A、比较欣赏B、独立欣赏C、盲目欣赏D、设疑欣赏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问答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下面八年级音乐学唱课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夜深沉》【教学内容】欣赏、了解民族器乐【主要目标】1. 通过欣赏,了解曲牌音乐的风格。2.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对民族戏曲音乐的热爱。3. 能够分辨二胡与京胡的音色。【教学活动】1. 多媒体导入(1)播放《贵妃醉酒》的影片。(2)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京胡)(3)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再来听赏一首由京胡演奏的作品,引入课题。2. 欣赏体验(1)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这首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并介绍《夜深沉》的相关知识。(3)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出问题:乐曲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3. 探究学习(1)展示京胡图片,讲解京胡的特点。(2)听赏音乐主题,并提问学生:旋律、节奏和速度上有哪些特点?(3)播放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选段。(《夜深沉》为背景音乐)提问学生:这段旋律对京剧的表达又有怎样的作用?4. 知识拓展播放古筝独奏《夜深沉》,感受不同民族乐器演奏同一曲牌的不同风格。5. 小结作业(略)

单选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使学生认识音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拓展艺术视野。”采用了()的教学方法。A比较欣赏B独立欣赏C盲目欣赏D设疑欣赏

问答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欣赏》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单选题在《彝族舞曲》一课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体现了()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技能D感受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