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突然扩大管道的管径之比d1/d2=0.5,则其相应的水流流速之比v1/v2=()。A、1B、2C、3D、4

已知突然扩大管道的管径之比d1/d2=0.5,则其相应的水流流速之比v1/v2=()。

  • A、1
  • B、2
  • C、3
  • D、4

相关考题:

两根串联管道,小管管径为D1大管径D2=2D1,大管平均流速V=1m/s,小管平均流速V为()。

已知突扩前后有压管道的直径之比d1/d2=1:2,则突扩前后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 A.2B.1C. 0.5D. 0.25

已知突扩前后有压管道的直径之比d1/d2 =1:2,则突扩前后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 )。 A. 0.25B. 1C. 0.5D. 2

已知有压管路中突然扩大前后管段的管径之比D1/D2= 0.5,则相应的雷诺数之比是( )。 A. 1/4B. 1/2C. 1D. 2

一圆管管道,断面变化前后的直径比为d1/d2=2。这两个断面上的水流的雷诺数之比为()。 A、2B、1C、0.5D、4

已知突然缩小管道,缩小前后的管径比d1/d2=2,则突然缩小前后断面平均流速比为()。 A、4B、2C、1D、0.25

已知突扩前后管段的管径之比d1/d2=0.5,则突扩前后断面平均流速之比v1/v2=( )。A.4B.2C.1D.0.5

已知有压管路中突扩前后管段管径之比d1/d2=0.5,则雷诺数之比Re1/Re2=( )。A.0.25B.0.5C.1.0D.2.0

轴线水平的管道突然扩大,直径d1为0.3m,d2为0.6m,实测水流流量0.283m3/s,测压管水面高差h为0.36m。求局部阻力系数ζ,并说明测压管水面高差h与局部阻力系数ζ的关系。A.ζ1=0.496(对应细管流速),h值增大,ζ值减小B.ζ1=7.944(对应细管流速),h值增大,ζ值减小C.ζ2=0.496(对应粗管流速),h值增大,ζ值增大D.ζ2=7.944(对应粗管流速),h值增大,ζ值增大

水流从水箱经管径分别为d1=10cm,d2=5cm,d3=2.5cm的管道流出,出口流速V3=1m/s,如图所示。求流量及其它管道的断面平均流速。

已知突扩前后管段的管径之比,则突扩前后断面平均流速之比()。A、4B、2C、1D、0.5

已知有压管路中突扩前后管段管径之比d1/d2=0.5,则雷诺数之比Re1/Re2=()。A、0.25B、0.5C、1.0D、2.0

已知突扩前后管段的管径之比d1/d2=0.5,则突扩前后断面平均流速之比v1/v2=()。A、4B、2C、1D、0.5

液体在变径管中流动时,其管道截面积越小,则流速越高,而压力越小。

变直径管的管径比d1/d2=2,其流速比v1/v2为()。A、4B、2C、1D、0.25

某变径管的雷诺数之比Re1∶Re2=1∶4,则其管径之比d1∶d2,为()。A、1∶4B、1∶2C、2∶1D、4∶1

已知有压管路中突扩前后管段管径之比,则雷诺数之比()。A、0.25B、0.5C、1.0D、2.0

已知突扩前后有压管道的直径之比d1/d2=1:2,则突扩前后断面的雷诺数之比为()A、2B、1C、0.5D、0.25

已知管径为100毫米,流速为1米/秒,求管道内流量。

管道内水流速度不变,欲使流量增加一倍,管径也要增加一倍。

单选题某变径管的雷诺数之比Re1∶Re2=1∶4,则其管径之比d1∶d2,为()。A1∶4B1∶2C2∶1D4∶1

单选题水流由水箱流经管径d1=200mm,d2=100mm的管路后流入大气中,已知出口处v2=lm/s,则d1管段的断面平均流速v1为()。A0.25m/sB0.5m/sC1m/sD2m/s

单选题已知突然扩大管道的管径之比d1/d2=0.5,则其相应的水流流速之比v1/v2=()。A1B2C3D4

单选题两根长度相同、沿程阻力系数相同的并联管道,其中管道直径之比d1/d2=2,并联管分流点与汇流点之间的水头损失相同,则两管的通过流量之比Q1/Q2为()A4.0B8.0C6.565D5.656

单选题已知有压管路中突扩前后管段管径之比,则雷诺数之比()。A0.25B0.5C1.0D2.0

单选题已知突扩前后管段的管径之比,则突扩前后断面平均流速之比()。A4B2C1D0.5

单选题影响管道积泥的主要因素是()。A管径大小B管道埋深C管内水流速D管道接口

单选题变直径管的管径比d1/d2=2,其流速比v1/v2为()。A4B2C1D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