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的腐蚀形式是()。

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的腐蚀形式是()。


相关考题: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性能为( )。A.韧性较低B.屈服强度较高C.可焊性较差D.应力腐蚀较大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腐蚀是钢的晶粒边界受到腐蚀的一种腐蚀破坏形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可焊性良好,韧性较高,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及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均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且屈服强度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此种不锈钢为( )。A.铁素体型不锈钢 B.马氏体型不锈钢 C.铁素体一奥氏体型不锈钢 D.铁素体一马氏体型不锈钢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铁素体一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性能为( )。A.韧性较低B.屈服强度较高C.可焊性较差D.应力腐蚀较大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铁素体—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性能为( )。A:韧性较低B:屈服强度较高C:可焊性较差D:应力腐蚀较大

铁素体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A:其屈服强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B:应力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C:晶间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D: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大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2017年)铁素体-奥氏体型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相比具有的特点有()。A.其屈服强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B.应力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C.晶间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铜D.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大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铁素体一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性能为( )。A.韧性较低 B.屈服强度较髙C.可焊性较差 D.应力腐蚀较大

铁素体一奥氏体型不锈钢和奥氏体型不锈钢相比具有的特点有( )。A.其屈服强度为奥氏体型不锈钢的两倍B.应力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C.晶间腐蚀小于奥氏体型不锈钢D.焊接时的热裂倾向大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最危险的温度一般是()℃。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是由于()而引起,所以奥氏体不锈钢必须经过()、()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之所以会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其主要原因是含有较高的镍。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主要困难是()问题。A、气孔B、淬硬倾向C、晶间腐蚀

在加氢装置停工过程期间,反应器可能发生的主要损伤形式包括()。A、回火脆化B、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剥落C、连多硫酸腐蚀D、H2S氢致开裂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防止方法有哪些?

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的腐蚀形式是晶间腐蚀。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原因。

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温度一般是()℃之间。

奥氏体不锈钢为什么会产生晶间腐蚀?

18-8型镍铬钢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在()易产生晶间腐蚀。A、150℃~3000℃B、300℃~450℃C、450℃~850℃D、850℃~1160℃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后,最容易产生的缺陷是()。A、晶间腐蚀B、应力腐蚀C、点状腐蚀D、酸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化处理目的是防止()A、电化学腐蚀B、应力腐蚀C、腐蚀疲劳D、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是450~850℃,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二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和()元素。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普通18—8型不锈钢耐什么介质的腐蚀?18—8型不锈钢不耐什么介质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样形成的?

判断题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的腐蚀形式是晶间腐蚀。A对B错

填空题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是450~850℃,防止晶间腐蚀的方法一是减少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量,二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