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采用代用法进行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操作过程。

描述采用代用法进行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操作过程。


相关考题:

水泥试验检测项目中标准法和代用法共存的试验项目是( )。A.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B.胶砂强度C.安定性D.细度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采用代用法时,如果固定用水量洼的结果和调整用水量法的结果有冲突时,以固定用水量法的结果为准。()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时,维卡仪试杆下沉距底板深度为6mm±1mm即停止下沉,则认为该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以此确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下列有关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有标准法和代用法B.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对标准试杆沉入时所产生的阻力达到规定状态所具有的水泥和水用量百分率C.用维卡仪法和试锥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原理不同D.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与水泥品种无关

水泥试验检测项目中标准法和代用法共存的试验项目是()。 A.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B.凝结时间C.安定性D.细度

下列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试杆法中,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5mm1mm时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B.代用法中,试锥下沉深度为30mm1mm(国标)时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C.代用法中,若固定用水量法结果和调整用水量法结果有冲突,以调整用水量结果为准D.采用固定用水量法不适宜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5mm时的水泥

有关水泥试验中的标准方法和代用法,你认为()是正确的。A.标准法测得的结果准确程度好于代用法B.只有试验条件难以满足时才可采用代用法C.标准法是定量操作,而代用法是定性操作D.水泥安定性、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以及胶砂强度等试验具有标准方法和代用法共存的现象

测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是通过试验不同用水量时水泥净浆的( )确定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所需要的水量。A.穿透性B.保水性C.流动性D.泌水性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标准法中维卡仪使用的是试杆,代用法中使用的是()。

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泥用量500gB、整个操作过程应在停止搅拌后的1.5分钟内结束C、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5mm±1mm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D、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计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目的是为配制标准稠度水泥净浆,用于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某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中加入130.0mL后,达到标准稠度净浆,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为()A、25.0%B、26.0%C、25.5%D、26.2%

采用代用法中的调整水量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用标准法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A、(6±1)mmB、(4±1)mmC、(28±2)mmD、(30±1)mm

拌制水泥净浆时为达到标准稠度所需的加水量是水泥净()用水量。

对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方法描述正确的有:()。A、水泥用量为500gB、整个操作过程应在3分钟内结束C、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为5mm±1mm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D、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有()即标准法、()即代用法两种。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目的是为配置标准稠度水泥净浆,用于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

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拌制水泥净浆时为达到标准稠度所需的加水量,它以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达到标准稠度水泥净浆时的用水量,以水泥质量百分率计。

单选题采用标准法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且距底板()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A6mm±1mmB7mm±1mmC8mm±1mmD9mm±1mm

单选题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泥用量500gB整个操作过程应在停止搅拌后的1.5分钟内结束C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5mm±1mm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D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计

判断题采用代用法中的调整水量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A对B错

多选题对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方法描述正确的有:()。A水泥用量为500gB整个操作过程应在3分钟内结束C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为5mm±1mm时的用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D标准稠度用水量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问答题描述采用代用法进行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操作过程。

单选题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用标准法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A(6±1)mmB(4±1)mmC(28±2)mmD(30±1)mm

填空题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方法有()即标准法、()即代用法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