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的概念是什么?

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的概念是什么?


相关考题:

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层间弹塑性变形验算不满足要求时,宜优先采用的一项改进措施是:()。 A.柱采用高强混凝土B.增加薄弱层各柱的纵向钢筋C.该薄弱层柱全高加密箍筋D.加大薄弱层柱子的截面尺寸

CR成像板(imagingplate,IP)的结构不包括A、保护层B、荧光层C、支持层D、转换层E、背面保护层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布置,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落地剪力墙和简体底部应加厚B.框支层周围楼板不应错层布置C.落地剪力墙和简体的洞口宜布置在墙体中部D.框支柱中柱上方宜开设门洞

简体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换层上部的墙、柱宜直接落在转换层的主结构上B.8、9度时不宜采用转换层结构C.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D.厚板转换层结构不宜用于6度及6度以上的高层建筑

部分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在地面以上大空间转换结构的描述中,下列( )不正确。A.6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可采用厚板B.7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5层C.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超过第4层D.9度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带转换层的结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B、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C、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大D、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针对上述结构,其1~5层框架、框支框架抗震等级有下列4组,如表25A~25D所示。试问,采用哪一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规定(  ) A. 表25A B. 表25B C. 表25C D. 表25D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时,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是( )。A.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B.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三层的高度,且不大于15mC.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D.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

什么是结构薄弱层?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RDBMS)基本一致,其中同样具有()A、物理层、逻辑层和表现层B、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C、物理层、逻辑层和协议层D、物理层、概念层和表现层

在数据库的三层结构是()。A、物理数据层B、概念数据层C、逻辑数据层D、用户层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适用于()的建筑物。A、10~20层B、10~25层C、15~25层D、25层以上

框支层在±0.0(框支结构在地下室)如何执行《混凝土高规》?

位于地下室内的框支层,是否计入规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结构薄弱层

转换层、加强层、转换结构构件

以下关于软弱下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持力层下的土层就是软弱下卧层B、要保证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强度应不小于该处的附加压应力C、基础下的土层就是软弱下卧层D、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不需要基础宽度的修正

透层、粘层、封层的概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问答题透层、粘层、封层的概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名词解释题转换层、加强层、转换结构构件

单选题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RDBMS)基本一致,其中同样具有()A物理层、逻辑层和表现层B物理层、逻辑层和概念层C物理层、逻辑层和协议层D物理层、概念层和表现层

问答题简述在部分框支剪力墙中转换层设置的目的和主要作用?

多选题在数据库的三层结构是()。A物理数据层B概念数据层C逻辑数据层D用户层

问答题框支层在±0.0(框支结构在地下室)如何执行《混凝土高规》?

单选题验算软弱下卧层强度时,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压力与承载力的关系应符合下列哪种表达?()A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下小于不经过深度修正的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B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小于经过深度修正的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C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自重压力和附加压力之和小于经过深度修正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D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小于不经过深度修正的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问答题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的概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