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针对上述结构,其1~5层框架、框支框架抗震等级有下列4组,如表25A~25D所示。试问,采用哪一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规定(  ) A. 表25A B. 表25B C. 表25C D. 表25D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针对上述结构,其1~5层框架、框支框架抗震等级有下列4组,如表25A~25D所示。试问,采用哪一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规定(  )

A. 表25A
B. 表25B
C. 表25C
D. 表25D

参考解析

解析:大底盘按乙类建筑设防,根据第3.9.1条第1款规定,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主楼部分: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框支框架梁:抗震等级一级,抗震构造措施一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6条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本规程表3.9.3和表3.9.4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提高。可得框支框架柱:抗震等级特一级,抗震构造措施特一级。
裙楼部分: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按裙楼本身为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抗震构造措施二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3.9.6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相关范围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

相关考题:

假设一栋住宅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高度为80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结构体系最为合适。 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筒体结构D.框筒结构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塔连体结构,塔楼为办公楼,A塔和B塔地上31层,房屋高度130m,21~23层连体,连体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地下2层,如题31~32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塔楼均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题31:假定,A塔经常使用人数为3700人,B塔(含连体)经常使用人数为3900人,A塔楼周边框架柱KZ1与连接体相连。试问,KZ1第23层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塔连体结构,塔楼为办公楼,A塔和B塔地上31层,房屋高度130m,21~23层连体,连体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地下2层,如题31~32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塔楼均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题32:假定,某层KZ2为钢管混凝土柱,考虑地震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34000kN,混凝土强度等级C60(fc=27.5N/mm2),钢管直径D=950mm,采用Q345B(fy=345N/mm2,fn=310N/mm2)钢材。试问,钢管壁厚t(mm)为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及构造要求且最经济?(  )提示:①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折减系数φ1=1,φe=0.83,φ1φe<φ0;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A. 8 B. 10 C. 12 D. 14

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 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 C40(fc=19. 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0=9.6×105kN.m,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W=3.7x105kN.m。试问,该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A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B框架一级,剪力墙二级C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D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某拟建工程,房屋高度为57.6m,地下2层,地上15层,首层层高为6.0m,二层层高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c=19.1N/mm2)。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底层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1.试问,该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所用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  ) A. 框架一级,剪力墙一级 B. 框架一级,剪力墙二级 C. 框架二级,剪力墙二级 D. 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4.地上第3层某L形剪力墙墙肢的截面如图所示,墙肢轴压比为0.24。试问,该剪力墙转角处边缘构件(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面积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提示:不考虑承载力计算要求。 A. 2700 B. 3300 C. 3500 D. 3800

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40.9m。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2013年真题]1.假定,底部加强部位某片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该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至少应取下列哪项才能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320、400 B. 1400、400 C. 1320、378 D. 1680、432

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某建筑的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高度为55m,地下1层;其裙楼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高度为15m,地下1层。裙楼与主楼整体相连(包括地下室),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主楼和裙楼均为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I类场地。主楼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试问,裙楼地下一层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下列何项时,满足规范、规程关于框架抗震等级的最低要求?(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40.9m。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2013年真题]4.假定,该建筑底层某落地剪力墙Q1,其稳定计算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级采用试问,满足剪力墙腹板墙肢局部稳定要求时,作用于400mm厚墙肢顶部组合的最大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40.9m。 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 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II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假定,底部加强部位某片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该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至少应取下列哪项才能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假定,裙楼右侧沿塔楼边设防震缝与塔楼分开(1~5层),左侧与塔楼整体连接。防震缝两侧结构在进行控制扭转位移比计算分析时,有4种计算模型,如题图所示。如果不考虑地下室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试问,采用下列哪一组计算模型,最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 A. 模型1;模型3 B. 模型2;模型3 C. 模型1;模型2;模型4 D. 模型2;模型3;模型4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假定裙房的面积、刚度相对于其上部塔楼的面积和刚度较大时,则该房屋主楼的高宽比取值应为(  )。A.1.4B.2.2C.3.4D.3.7

某24层商住楼,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一层为框支层,层高6.0m,二至二十四层布置剪力墙,层高3.0m,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0.45m,房屋总高度7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场地类别II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6s。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墙、柱为C40第四层某剪力墙边缘构件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纵向钢筋配筋范围,纵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已知剪力墙轴压比>0.3。试问,该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纵筋及箍筋为下列何项选项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提示:1.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作答。2.箍筋体积配箍率计算时,扣除重叠部分箍筋。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裙房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与裙楼连为整体,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III类,采用桩按形基础。假定,该建筑物塔楼质心偏心距为e1,大底盘质心偏心距为e2,见上图。如果仅从抗震概念设计方面考虑,试问,偏心距(e1,e2;单位:m)选用下列哪一组数值时结构不规则程度相对最小?(A)0.0;0.0(B)0.1;5.0(C)0.2;7.2(D)1.0;8.0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假定,该结构多塔整体模型计算的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x、Ty、扭转耦联振动周期Tt如表所示;分塔模型计算的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x、Ty、扭转耦联振动周期Tt如表所示;试问,对结构扭转不规则判断时,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0.7 B. 0.8 C. 0.9 D. 1.0

某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地上25层,地下一层,嵌固部位为地下室顶板,房屋高度75.3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层高均为3m,第5层某墙肢配筋如题30图所示,墙肢轴压比为0.35。试问,边缘构件JZ1纵筋AS(mm2)取下列何项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大底盘双塔结构,地上37层,地下2层,如题图所示。大底盘5层均为商场(乙类建筑),高度23.5m,塔楼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5层顶板处,塔楼之间为长度36m(4跨)的框架结构。6至37层为住宅(丙类建筑),层高3.0m,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Ⅲ类建筑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分析表明地下一层顶板(±0.000处)可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针对上述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有下列4组,如表24A~24D所示。试问,下列何组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规定(  ) A. 表24A B. 表24B C. 表24C D. 表24D

某大城市郊区一高层建筑,地上28层,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度为90m,屋面有小塔架,平面外形为正六边形(可忽略扭转影响),如图5-15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Ⅲ类建筑场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作答。假定本工程地下一层地板(地下二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试问,地下室结构一、二层采用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组所示?(A)地下一层二级、地下二层三级(B)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层三级(C)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层二级(D)地下一层一级、地下二层一级

某24层商住楼,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如图所示。一层为框支层,层高6.0m,二至二十四层布置剪力墙,层高3.0m,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0.45m,房屋总高度7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场地类别II类,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6s。混凝土强度等级:底层墙、柱为C40假定,该建筑物使用需要,转换层设置在3层,房屋总高度不变,一至三层层高为4m,上部21层层高均为3m,第四层某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仍如图所示。试问,该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箍率psv(%)及配箍特征值最小值λv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作答。(A)1.2;0.2(B)1.4;0.2(C)1.2;0.24(D)1.4;0.24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6-48所示;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场地为Ⅱ类。假定该房屋为乙类建筑,其中框架结构用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应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某大底盘单塔楼高层建筑,主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裙房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与裙楼连为整体,如图6-28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Ⅲ类,采用桩筏形基础。假定,该建筑物塔楼质心偏心距为e1,大底盘质心偏心距为e2,见图24。如果仅从抗震概念设计方面考虑,试问,偏心距(e1,e2;单位:m)选用下列哪一组数值时结构不规则程度相对最小?(  )A.0.0;0.0B.0.1;5.0C.0.2;7.2D.1.0;8.0

假设一栋底部商场、上部宾馆的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高度为80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结构体系最合适。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框架-剪力墙结构D、筒体结构

单选题假设一栋住宅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高度为80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结构体系最为合适。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筒体结构;D框筒结构。

单选题假设一栋底部商场、上部宾馆的建筑,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高度为80米,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采用()结构体系最合适。A框架结构B剪力墙结构C框架-剪力墙结构D筒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