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两组份的分配系数(K)或分配比(k)不相等,则两组份一定能在色谱柱中分离

如果两组份的分配系数(K)或分配比(k)不相等,则两组份一定能在色谱柱中分离


相关考题: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A、分配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理论塔板数

甲、乙两组资料之值均为正数,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 A.若两组变异系数相等,则平均数越大者标准差越大B.若两组平均数相等,则标准差越大者变异系数越大C.若两组标准差相等,则平均数越大者变异系数越大D.若两组之平均数与标准差均相等时,则两组之变异系数亦相等

用一份满分是10分的问卷测量两组幼儿的数字计算能力,下列结果中存在天花板效应的是( )A.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9.7分和9.4分,差异检验不显著B.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9.7分和9.4分,差异检验显著C.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0.7分和0.4分,差异检验不显著D.两组幼儿的平均分分别为0.7分和0.4分,差异检验显著

分配系数K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一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色谱机制不同,K的含义不同,在吸附色谱中,K称为()。A吸附平衡常数B交换系数C渗透系数D分配系数E溶解平衡常数

分配比K

两组变量之间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则它们的相关系数为()。

液-液色谱中,同一物质的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数值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在两相中的()A、浓度不同B、存在形式不同C、交换力不同D、溶解度不同

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A、分配系数K不等B、色谱峰要窄C、分子扩散要小D、填充物颗粒要细且均匀

分配系数K用固定液和载气中的溶质浓度之比来表示。待分离组份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其保留值越大。

与气液分配色谱法一样,液液色谱法分配系数(K)或分配比(k)小的组分,保留值小,先流出柱。

两组分的分配比例越接近,其混合物相图中两相区的面积越()。

在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A、保留值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分配比E、理论塔板数

两组分均相混合物采用平衡分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A、分配系数k>1B、分配系数k<1C、分离因子α=1D、分离因子α偏离1

混合液中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值越大,分离越容易。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A、分配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理论塔板数

在色谱峰流出曲线上,两峰之间的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度?为什么?

色谱方法中,分配系数K=()。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_,其保留值()。各组分的K值相差(),则它们分离越易。

某气相色谱柱中流动相体积是固定相体积的20倍,H=0.6mm.两组分在柱中的k2:k1=1.1,后出柱的第二组分的分配系数为120。 问:当两组分达完全分离时柱长是多少?

问答题某气相色谱柱中流动相体积是固定相体积的20倍,H=0.6mm.两组分在柱中的k2:k1=1.1,后出柱的第二组分的分配系数为120。 问:当两组分达完全分离时柱长是多少?

单选题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取决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A分配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理论塔板数

判断题如果两组份的分配系数(K)或分配比(k)不相等,则两组份一定能在色谱柱中分离A对B错

单选题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A分配系数K不等B色谱峰要窄C分子扩散要小D填充物颗粒要细且均匀

填空题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等于两组份(),α>1则表示组分A和B(),α=1则表示组分A和B()

单选题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αAB越小()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C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与越多D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越少

填空题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

问答题在色谱峰流出曲线上,两峰之间的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度?为什么?

单选题两组分均相混合物采用平衡分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A分配系数k>1B分配系数k<1C分离因子α=1D分离因子α偏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