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刺激方式为()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波宽0.2~0.3msC、频率0.5HzD、每个TOF间距为10~12sE、频率为2Hz

TOF刺激方式为()

  • 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
  • B、波宽0.2~0.3ms
  • C、频率0.5Hz
  • D、每个TOF间距为10~12s
  • E、频率为2Hz

相关考题:

患者全麻清醒后,判断肌张力恢复程度时,患者能抬头持续5秒钟,表明A、TOF比值>25%B、TOF比值>50%C、TOF比值>75%D、TOF比值>90%E、TOF比值>95%

评价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临床上应用最广的神经电刺激模式是A、单刺激(SS)B、四个成串刺激(TOF)C、强直刺激(TS)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TC)E、双短强直刺激(DBS)

TOF刺激方式为( ) A. 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 波宽0.2~0.3msC. 频率0.5HzD. A和BE. A和B和C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双重暴发刺激(DBS),叙述错误的是 A、DBS由2组短暂的强直刺激组成B、用于非去极化阻滞后经TOF已不能检测出衰减的恢复期C、用于TOF比值恢复至1.0后继续监测肌松药的残余作用D、尤其适用于监测TOF比值为零以下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E、与TOF相比可提高存在肌松药残余作用的检出率

双相阻滞( ) A.TOF出现衰减B.强直刺激出现衰减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

周围神经刺激器的常用刺激模式有 A、单刺激(SS)B、强直刺激(TS)C、四个成串刺激(TOF)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记数(PTC)E、双短强直刺激(DBS)

TOF刺激方式为( )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波宽0.2~0.3msC.频率0.5HzD.每个TOF间距为10~12sE.频率为2Hz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强直刺激后计数(PTC),叙述错误的是()A、PTC数目越小,表示阻滞程度越深B、用于深度非去极化阻滞下对单次与TOF刺激无反应时监测阻滞深度C、尤其适用于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后的恢复过程D、PTC需至少每隔6min检测1次E、TOF刺激无反应时可选择PTC监测

在肌松监测中,关于4次成串刺激(TOF),叙述错误的是()A、非去极化阻滞时TOF比值首先下降B、去极化阻滞时4次刺激反应高度同等降低,不出现衰减C、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的敏感性强于强直刺激D、可用于鉴别2类不同性质的神经肌肉阻滞E、不能监测TOF比值为零以下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

TOF刺激方式为()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波宽0.2~0.3msC、频率0.5HzD、A和BE、A和B和C

评价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临床上应用最广的神经电刺激模式是()A、单刺激(SS)B、四个成串刺激(TOF.C、强直刺激(TS)D、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TE、双短强直刺激(DBS)

TOF刺激方式为()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波宽0.2~0.3msC、频率0.5HzD、每个TOF间距为10~12sE、频率为2Hz

单选题在肌松监测中,关于4次成串刺激(TOF),叙述错误的是()A非去极化阻滞时TOF比值首先下降B去极化阻滞时4次刺激反应高度同等降低,不出现衰减C监测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的敏感性强于强直刺激D可用于鉴别2类不同性质的神经肌肉阻滞E不能监测TOF比值为零以下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

单选题临床怀疑肾动脉狭窄,选择哪种检查方式不易漏诊?(  )A2D TOF-MRAB3D TOF-MRACCE-MRAD2D PC-MRAE3D PC-MRA

多选题TOF刺激方式为()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波宽0.2~0.3msC频率0.5HzD每个TOF间距为10~12sE频率为2Hz

单选题评价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临床上应用最广的神经电刺激模式是()。A单刺激(SS)B四个成串刺激(TOF.C强直刺激(TS)D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TE双短强直刺激(DBS)

单选题TOF刺激方式为()A连续4个刺激为一组B波宽0.2~0.3msC频率0.5HzDA和BEA和B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