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黄酮苷乙酰化后,测定其氢谱,化学位移在1.8—2.1处示有12个质子,2.3、2.5处有18个质子,说明该化合物有()个酚羟基和()个糖.

某黄酮苷乙酰化后,测定其氢谱,化学位移在1.8—2.1处示有12个质子,2.3、2.5处有18个质子,说明该化合物有()个酚羟基和()个糖.


相关考题:

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 A、黄酮B、二氢黄酮醇C、黄烷醇D、二氢黄酮

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二氢黄酮>异黄酮B、黄酮>二氢黄酮C、3-O-葡萄糖山萘酚苷>7-O-葡萄糖山柰酚苷D、花青素>二氢黄酮醇E、二氢黄酮>黄酮醇

某黄酮类化合物于氘代氯仿中测定氢核磁共振谱,在02.8左右出现两组4重峰(每一组4重峰相当一个质子),在δ5.2附近出现相当一个质子的4重峰,该化合物(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查耳酮

根据下列选项,回答 118~121 题:A.黄酮B.异黄酮C.二氢黄酮D.二氢黄酮醇E.黄酮醇黄酮类化合物C环氢谱(1H—NMR)的化学位移值(δ值)可用于鉴别各类黄酮,指出具如下C环特征吸收为哪种黄酮第 118 题 δ6.30(单峰)( )

某黄酮类化合物测定氢核磁共振谱,在2.8左右出现两组双二重峰(每一组双二重峰相当于一个质子),在5.2附近出现相当于一个质子的4重峰,表示该化合物为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查耳酮

某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有两个吸收带,带Ⅰ在312nm,带Ⅱ在276nm,带Ⅱ强度比带Ⅰ强得多,该化合物是( )。A、黄酮B、二氢黄酮C、黄酮醇D、查耳酮E、黄酮醇苷

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查耳酮B.二氢黄酮C.二氢黄酮苷D.黄酮E.黄酮醇

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A.二氢黄酮B.二氢黄酮醇C.黄酮醇D.黄烷醇E.查耳酮

黄芩苷的苷元是A. 黄酮B. 黄酮醇C. 查耳酮D. 二氢黄酮醇E. 二氢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的13C-NMR谱中,羰基碳在δ188.0~197.0属于A:黄酮B:查耳酮C:二氢黄酮D:异黄酮E:二氢黄酮醇

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A:黄酮醇B:二氢黄酮C:查耳酮D:二氢黄酮醇E:黄烷醇

某黄酮类化合物于氘代氯仿中测定氢核磁共振谱,在02.8左右出现两组4重峰(每一组4重峰相当一个质子),在δ5.2附近出现相当一个质子的4重峰,该化合物()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查耳酮

下列黄酮苷元无旋光性的是()A、二氢黄酮B、二氢异黄酮C、黄烷醇D、黄酮醇E、二氢黄酮

用聚酰胺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含水乙醇梯度洗脱,出柱先后顺序为()A、苷元相同: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游离黄酮B、苷元不同时: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醇查耳酮C、苷元不同时:二氢黄酮查耳酮D、苷元不同时: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E、OH数目相同:处于羰基邻位黄酮处于羰基间位黄酮

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

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A、黄酮B、二氢黄酮醇C、查耳酮D、黄烷醇E、二氢黄酮

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A、α-C向低场位移B、α-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

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显示谱带I和谱带II等强,则提示该化合物可能是:()A、查尔酮B、异黄酮C、黄酮醇D、二氢黄酮E、二氢黄酮醇

“氢谱”的化学位移是如何表示的?

判断题碳谱的相对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A对B错

判断题碳谱的化学位移范围较宽(0~200),所以碳谱的灵敏度高于氢谱。A对B错

问答题“氢谱”的化学位移是如何表示的?

多选题具有旋光性的黄酮苷元有()A黄酮B二氢黄酮醇C查耳酮D黄烷醇E二氢黄酮

单选题黄酮苷元糖苷化后, 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Aα-C向低场位移Bα-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

单选题某黄酮类化合物于氘代氯仿中测定氢核磁共振谱,在02.8左右出现两组4重峰(每一组4重峰相当一个质子),在δ5.2附近出现相当一个质子的4重峰,该化合物()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查耳酮

填空题某黄酮苷乙酰化后,测定其氢谱,化学位移在1.8—2.1处示有12个质子,2.3、2.5处有18个质子,说明该化合物有()个酚羟基和()个糖.

多选题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二氢黄酮异黄酮B黄酮二氢黄酮C3-O-葡萄糖山萘酚苷7-O-葡萄糖山萘酚苷D花青素二氢黄酮醇E二氢黄酮黄酮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