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用简捷的语句归纳海尔对红星电器厂兼并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简捷的语句归纳海尔对红星电器厂兼并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相关考题:

青岛冰箱厂委托协作厂供销员张三代订冰箱购销合同,但未给予正式授权委托书,在以下情况下青岛冰箱厂应当承担责任的是( )。A.张三用青岛冰箱厂的合同专用章签订合同B.张三用加盖青岛冰箱厂公章空白合同签订合同C.张三用青岛冰箱厂出具的介绍信签订的合同D.张三未持青岛冰箱厂的任何授权委托证明签订合同,事后青岛冰箱厂未盖公章,但青岛冰箱厂已开始履行合同

宋某到红星家具城购买家具,看中了红星公司生产的红木家具一件。因宋某所带现金不足,双方达成协议:价款1200元,张某预付订金200元,红星公司保证3天内将货送到宋某家。双方在该家具上做了标记。当晚,家具城失火,该家具被焚,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宋某承担,宋某应补交所欠货款1000元B.由红星公司承担,红星公司应退还宋某预付订金200元C.由宋某、红星公司双方平均分担,宋某不补交货款,红星公司不退还订金D.主要由红星公司承担,宋某也应适当承担损失

海尔网上商城是青岛海尔集团建立的以销售家电为特色的()电子商务网站A、B2BB、B2CC、B2GD、B2U

亚洲最大单体啤酒厂是位于()的青岛啤酒三厂。

青岛啤酒三厂是()最大单体啤酒厂。A、青岛市B、山东省C、全国D、亚洲

海尔牌电冰箱出名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商号改为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的冰箱的品牌为海尔,则该企业的名牌战略属于()A、名牌商标战略方案B、名牌商号战略方案C、商标、商号统一的名牌战略方案D、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战略方案

《红星照耀中国》

有一种商品,红星超市进货成本比家家乐超市便宜10%,红星超市按20%的利润定价,家家乐超市按15%的利润定价,红星超市的定价比家家乐超市的定价便宜11.2元。问红星超市的进货成本是多少元?()A、144B、130C、115D、108

亚洲最大单体啤酒厂位于平度开发区的青岛啤酒三厂。

说起青岛,人人皆知“海尔”“海信”“青岛啤酒”,这些已然成为青岛的头衔、青岛的名片。在平度,下列属于中国驰名商标的有()A、大泽山葡萄B、喜燕花生油C、马家沟芹菜D、征和链条

青岛节庆活动的举办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器。

红星公司得知华华公司正在与金城公司谈判。红星公司本来并不需要这个合同,但为排挤华华公司,就向金城公司提出了更好的条件。华华公司退出后,红星公司也借故中止谈判,给金城公司造成了损失。红星公司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

《红星报》

海尔兼并青岛红星器厂   1995年的青岛红星电器厂,拥有员工3240人,到95年6月,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33亿元。红星有30年的历史,原来是一家手工作坊式的集体小企业,85年原名是煤气用具厂。80年代该厂抓住机遇,从白手起家到第一代大容量的洗衣机的定点生产厂,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双桶洗衣机生产企业。该企业在80年代曾走在行业前列。但是,由于经营不善,到了1995年时,机构膨胀,人员臃肿。产品质量大幅下降,市场销量从全国第二位跌至第七位。许多工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有意见。在技术方面,不重视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单一,十几年不变,经营风险较大。连换四任经理,但均无起色,而且企业每况愈下,至1995年6月当月亏损已达750万元。   1995年7月4日,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红星厂整体划归海尔,连同所有的债务。   海尔对红星厂的改造分两步走:首先,在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指导下,教育新员工接受海尔的企业文化,从原咨询认证中心派出质量控制人员。第二步,提高工作效率,海尔派出质量保证体系审核小组检查工厂的所有环节。   海尔集团认为盘活资产关键在于盘活人,要“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所以张瑞敏相信他找到了改变原红星员工观念的捷径:“我们大力宣传海尔的文化价值及行为规范,当然,最大的困难是让他们认识并统一到海尔企业文化的目标上来”。   在给新员工做过几次介绍海尔企业文化的发言之后,企业文化中心主任认为,对兼并的企业重要工作是“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好的和坏的行为例子,并将其转化为《海尔人》报纸上的故事,这样员工们就能记住和讨论。   虽然原红星电器公司已到了难以维持之际,但管理人同和一部分工人对海尔的兼并仍有抵触情绪。红星的销售人员早已沉沦,毫无改变工厂面貌之意。按他们中一员的说法,一到“淡季”(即6月到9月这段时间),几个月就闲着没事干,只是空等待,而不直接到销售点去。“销售人员必须彻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海尔领导认为。   红星的105位中层干部形成中一个挑战。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他们行事既不准确也缺乏责任心。其结果是公司内部形成臃肿的小官僚圈子,一些不对企业负责,不对市场负责,而是拉关系谋私利。   事情更糟的是,红星的洗衣机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堆积下大量存货,当时有约11万台没法销出去,许多是被退回来的需要修理的,当然这同海尔一般标准都差得很远。实际上,这意味着红星的品牌已遭受严重影响。虽然很多商家欠红星的帐,但商家认为退回低质量产品已伤害了他们利益并赔了钱。商家们永远不想再进红星洗衣机的货了。   在1995年7月5日,仅仅在划归的第二天,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带领着海尔以下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到达了红星:原咨询认证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财务中心以及企业文化中心。他们向全体员工讲了话,解释了海尔的企业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杨绵绵这位一直抓管理抓质量的海尔高层领导讲述了海尔强调个人职责,追求最高质量信誉及实行岗位责任制。她讲述了只有通过公开竞争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她重申工人们不应该由于红星衰落而受到指责,管理人员要负至少80%的责任。   在8月份,张瑞敏亲自向公司中层干部阐述了同样一个问题。他给他们讲了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他概述了中层干部在企业发展中的职责,引述了“80/20”原则,即企业中重要的20%人员领导着其他80%人员。经张瑞敏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在每个营运环节(每个人及每笔交易)做好计划。他也概括了海尔洗衣机战略的几个要点:   ● 以市场为中心,海尔洗衣机应销售信誉,而不是廉价品,采取的每个步骤均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 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   ● 每个人必须制定切实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在2-3年中朝着将海尔洗衣机建成中国洗衣机第一制造商的总目标奋斗。   派到红星任总经理的柴永森先生1984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95年时他只有32岁,这位年轻干部思路敏锐,行动迅速,能够准确地理解执行海尔决策层改变红星面貌的战略部署。   为鼓舞士气,柴永森让海尔洗衣机员工们投入到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在第一个月就搞了36种新产品样品。很快有两个新牌子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小神童”——一种面向国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传统上全自动洗衣机只向国际市场出售)   “小神泡”——一种大容量,气泡型双桶洗衣机   在销售及分销前沿,柴永森的动作也同样快。为了起到震动销售人员而使其行动起来,他宣布他们的工资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成效。这完全断绝了他们“淡”“旺”季的想法。虽然重建同经销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困难,柴永森最终说服商家再给海尔洗衣机一次机会。作为对海尔承诺收回或修理所有红星不良品的回报,批发商们同意还清他们前面的欠款,海尔的信誉再一次铺平了开拓市场的道路。不久,柴永森就发布海尔洗衣机销售人员有的家中有病人或其他困难。柴永森重奖他们并号召全体销售人员向他们学习。   在1995年年底,海尔洗衣机废除了几种老式产品,以便集中精力研究、开发和生产已受欢迎的型号,他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以后的事实证明,他们每年开发的新产品远远超出了这个目标。   “范萍事件”与海尔文化的推进   海尔管理上有个80/20原则。企业里发生的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兼并后的一周内,海尔集团公司对红星洗衣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初探。红星的不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人,人的问题关键在于干部,红星厂干部的问题关键在于从来没有动真格的。(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12日,第188期)   1995年7月12日,在已经更名的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时的洗衣机的产品开箱和社会返修率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海尔管理者认为这决不是范萍一个人造成,主要是管理上漏洞,使范萍由“偶然”变为“必然”。海乐要求掌握全局的管理干部,要承担责任在前,先检查管理上的问题,即范萍的上级要负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范萍们”的错误减少。   《海尔报》在1995年7月19日点名指出“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范萍事件”在原红星引起强烈震动,在此之前,该厂从未因产品质量出问题而追究过其上级领导的责任,其它工作也一样,从未有“80/20原则”的思路。因此,人们都很震惊。当然,多数工人认为这样做公平,因为,“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海尔洗衣机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触动很大,决定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的检查。同时,制定措施,从体系上对洗衣机的质量进行整改(摘自《海尔报》,1995年7月26日,第190期)。这样,不是采用简单的撤换管理人员的办法,而是采用以公开监督,披露信息的办法,促使海尔OEC管理模式在红星建立。   在海尔全新理念导向下,原红星公司一切工作都围绕市场展开:   ——建立健全了质保体系,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使产品走向市场有了可靠的保证。   ——建立高效运作机制,全面调整内部机构。撤销34个处室,成立销售部、财务部、制造部、技术质量部、综合部和科研所,实行5部1所管理。按照“分开竞争、择优上岗”原则,中层干部105人减至45人。尽管精减干部这一工作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柴永森总经理还是坚持按海尔的文化做了。   ——改革干部制度,变“相马”式的干部提拔制度为“赛马”式的竞争制度。公开招聘、选拔一流人才,充实各部门班干部岗位,仅销售部门即招聘了50多们大专学历以上的营销人员。崭新的用人观念,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给企业人才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洗衣机营销系统寻找到新启动点。   ——调整销售战略,重塑市场信誉。根据国内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克服种种困难,加大产量,将过去单纯面向国际市场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出口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并冠以朗朗上口的“小神童”新品牌;新开发了一种适销对路、大容量的气泡双桶洗衣机,起名“小神泡”。两种新品牌产品投放全国各地市场后,一炮打响,供不应求,使失去的洗衣机市场重回“怀抱”。   海尔集团针对原红星厂营销人员在开拓市场方面的被动思想提出批评,指出“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市场,越是淡季越应该做工作,越是淡季做工作越能收到效果”。因为过去,该公司营销人员在夏季前后的洗衣机销售淡季,常常是呆在企业里轧帐囤积。为改变营销人员的旧观念、旧习惯,该公司临时筹措出差资金,发动营销人员在淡季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强大的“淡季攻势”,果然使沉寂的洗衣机市场红火起来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小小神童”洗衣机的研制开发。每年6-9月一直是洗衣机销售淡季,但是夏天人们不是不需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而是现售的洗衣机容量太大,多数为5公斤型,换下一件衬衣扔到功能为5公斤的洗衣机里,要浪费很多水,所以不会用洗衣机洗。针对这一点,海尔开发了一个“小小神童”洗衣机,1.5公斤容量,3个水位,最小水位洗两双袜子。这种洗衣机开发出来,开拓了一个淡季洗衣机市场。在这个季节,当其它洗衣机产销量下降时,海尔“小小神童”却直线上升。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开拓市场,重要的是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红星电器厂在兼并和改革中运用海尔文化使昔日的“休克鱼”成了今日的“巨鲸”,在洗衣机行业中,荣获中国洗衣机“十佳品牌”第一名。1997年底,海尔洗衣机已经实现了初步战略目标,在中国市场上打败了外国名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同时规模生产欧、亚、美三种风格洗衣机的企业。   结合案例请回答下列问题:红星电器厂被兼并后,由往日的休克鱼变成了今日的巨鲸,请从管理角度说明休克鱼是指什么?

海尔集团自1984年至1991年只生产单一产品电冰箱;1991年与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1991至1995年3年多时间里生产制冷家电产品;1995年5月,海尔集团收购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洗衣机行业;1997年8月,海尔集团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大到全部白色家电行业,时间是两年,1997年,海尔集团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全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生产彩电、VCD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海尔集团控股了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了医药行业;1998年海尔集团开始进入知识产业;随后,又进入了金融、餐饮和旅游等行业,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经营战略。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海尔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有何特点?

会计分录题:12月27日:收到红星厂违约罚款收入4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从1991年起,海尔实施资本扩张战略,先后并购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西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6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海尔采取文化整合的方式,先将整套企业文化输入到被兼并企业中,其中包括“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是衣食父母”的服务观念,“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的质量观念,等等。由于这些先进文化理念的输入和一整套文化模式的改组,被兼并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请问:请列出除了“海尔模式”外的其他类型的文化整合方法。

恒星发出的光,有的红一些,有的蓝一些。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红星更为年老B、红星质量较小C、红星表面温度高D、红星距离远

多选题甲手机厂商委托乙代为购进手机的屏幕若干,乙在考察之后决定从红星公司购进,乙发现红星公司生产的手机电池也不错,遂与其签订了购买手机屏幕和电池的合同,但是红星公司催促甲厂交款时,甲厂称仅委托乙购买屏幕未委托其购买电池,拒绝支付电池的货款,则关于乙和红星公司之间的购买电池的合同效力,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A属于无效的合同B属于可撤销的合同C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D属于有效的合同E属于可变更的合同

单选题从最初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到青岛电视机厂,现在发展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指的是()。A海尔集团B海信集团C青啤集团D澳柯玛集团

判断题红星公司得知华华公司正在与金城公司谈判。红星公司本来并不需要这个合同,但为排挤华华公司,就向金城公司提出了更好的条件。华华公司退出后,红星公司也借故中止谈判,给金城公司造成了损失。红星公司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A对B错

单选题有一种商品,红星超市进货成本比家家乐超市便宜10%,红星超市按20%的利润定价,家家乐超市按15%的利润定价,红星超市的定价比家家乐超市的定价便宜11.2元。问红星超市的进货成本是多少元?()A144B130C115D108

问答题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实施品牌战略的阶段,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此战略在海尔创立之初即以张瑞敏砸冰箱的戏剧化举动宣告推出。此后的六七年间,海尔完善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在销售方面推出星级服务的概念,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质量超群的国产品牌形象。 海尔在实践中,形成一套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海尔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OEC工作法,它的中文表述则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至此,海尔以其全面质量管理或OEC工作法、以星级服务为特色的营销方式和顾客导向的产品改进与开发,三位一体形成了一个高效率、高品质的经营管理体系。 从1991年起,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资产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其中,海尔内部认为并购红星是所有并购中最成功的。 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拥有3500多名员工,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但从1995年上半年开始,其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而且资产负债率高达143.65%,资不抵债1.6亿元,前景堪忧。为了盘活国有资产和3500多名职工的生计,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将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盘活国有资产而在政府牵线搭桥下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成败扣人心弦。1995年7月4日,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后,更名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从而使它成为海尔梅洛尼洗衣机有限公司之后海尔集团下属的第二个洗衣机子公司。并购后取得巨大成功,截止到95年底,该公司出口洗衣机8.2万台,创汇1230万美元,位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 要求: (1)分析海尔84~91年间采用哪种业务单位战略; (2)说明上述业务单位战略的面临的主要风险; (3)91年购并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式属于哪种总体战略; (4)简要分析该总体战略的实现途径及适用情况。

单选题海尔牌电冰箱出名后,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商号改为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电器集团公司的冰箱的品牌为海尔,则该企业的名牌战略属于()A名牌商标战略方案B名牌商号战略方案C商标、商号统一的名牌战略方案D商标和商号共创名牌战略方案

单选题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家电生产企业,从1991年起,该公司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希岛制冷电器、红星电器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资产从几千万元迅速增长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该公司实施的总体战略是()。A产品开发战略B前向一体化战略C横向一体化战略D相关多元化战略

问答题会计分录题:12月27日:收到红星厂违约罚款收入4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问答题从1991年起,海尔实施资本扩张战略,先后并购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西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6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海尔采取文化整合的方式,先将整套企业文化输入到被兼并企业中,其中包括“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是衣食父母”的服务观念,“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质量是永恒的主题”的质量观念,等等。由于这些先进文化理念的输入和一整套文化模式的改组,被兼并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请问:海尔的文化整合属于何种类型?该类型文化整合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