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该患者在咳嗽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双侧胸腔积液增多B、心衰C、肺梗死D、自发性气胸E、肺内病变急剧进展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该患者在咳嗽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双侧胸腔积液增多
  • B、心衰
  • C、肺梗死
  • D、自发性气胸
  • E、肺内病变急剧进展

相关考题:

男性,27岁。持续发热18d,体温大多在38.5℃以上,间有降至37℃。此种发热称为A、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OU)B、长期低热C、急性发热D、功能性发热E、恶性高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 )以上 A、37.3℃B、38℃C、38.5℃D、38.6℃E、39℃

发热致体温()℃时应用冰袋降温。 A.38℃B. 38.5℃C.39℃D. 39.5℃E.40℃

男性,24岁,发热、咳腥臭痰2周。体温波动于38~39°C。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大片致密影。最常见 男性,24岁,发热、咳腥臭痰2周。体温波动于38~39°C。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大片致密影。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部X线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该患者在咳嗽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双侧胸腔积液增多B.心衰C.肺梗死D.自发性气胸E.肺内病变急剧进展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 ()以上A、38℃B、38.5℃C、39℃D、39.5℃

男性青年,持续发热伴咳嗽18天。查体,体温39℃,脉搏80次/分,肝肋下1cm,脾肋下5cm,wbc4.2×10/L。为了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A、血与骨髓培养B、胸片C、肝功能D、两对半E、肥达氏反应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对于该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尚需要检查()A、胸部CTB、头部CTC、腰椎穿刺D、PPDE、胸腔B超

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下列抗结核治疗方案是正确的( )A、2HRZS/4HR方案化疗B、2HRZS/4HR+激素C、2HRZS/4HR抽胸腔积液D、激素+含HR的方案一年以上化疗E、以HRZ为主的方案化疗一年,结核中毒症状重时可短时间应用激素

发热致体温()℃时应用冰袋降温。A、38℃B、38.5℃C、39℃D、39.5℃E、40℃

男性,23岁。持续发热7d,伴头痛、腹痛、腹胀、便秘。体检:体温40℃,心率96次/分。前胸见多枚皮疹。()A、大便培养B、血培养C、骨髓培养D、肥达反应E、尿培养

男性患者,50岁,突发头痛、呕吐伴发热、精神行为异常5天。查体:体温:38.5℃,神志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Babinski征(-),颈抵抗(+),Kernig征及Brudzinski征均阴性。脑电图:广泛中度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还需选哪种检查()A、胸片B、头MRIC、腰穿D、血培养E、PPD试验

单选题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对于该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尚需要检查( )A胸部CTB头部CTC腰椎穿刺DPPDE胸腔B超

单选题男性,18岁,发热,体温38.5~39℃,持续2周,伴头痛,胸片见双肺粟粒状均匀分布的密度增高影,双侧肋膈角钝,诊断为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该患者在咳嗽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双侧胸腔积液增多B心衰C肺梗死D自发性气胸E肺内病变急剧进展

单选题男性青年,持续发热伴咳嗽18天。查体,体温39℃,脉搏80次/分,肝肋下1cm,脾肋下5cm,wbc4.2×10/L。为了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A血与骨髓培养B胸片C肝功能D两对半E肥达氏反应

单选题男性,27岁。持续发热18d,体温大多在38.5℃以上,间有降至37℃。此种发热称为()A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OU)B长期低热C急性发热D功能性发热E恶性高热

单选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以上。A37.3℃B38℃C38.5℃D38.6℃E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