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中,一般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A1:1B4:1C5:1D10:1E20:1

单选题
在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中,一般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
A

1:1

B

4:1

C

5:1

D

10:1

E

20:1


参考解析

解析: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一般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10:1。

相关考题:

有关血琼脂平板,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血液为羊血B.血液含量一般为10%左右C.血液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中D.琼脂含量为2%~3%E.属于营养培养基

为提高血液标本细菌的阳性率通常先用哪种培养基培养A.血平板B.巧克力培养基C.增菌培养基D.选择培养基E.普通培养基

在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中,一般培养基(增菌液)与血液标本的比例为A、10∶1B、4∶1C、5∶1D、20∶1E、1∶1

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为1:1O,其理由是A、破坏特异性抗体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C、破坏抗菌药物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E、防止血液凝固

有关血琼脂平板,叙述错误的是 ( )A、常用血液为羊血B、血液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中C、血液含量一般为10%左右D、琼脂含量为2%~3%E、属于营养培养基

血液增菌培养时,液体增菌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大于 ( )A、25:1B、20:1C、15:1D、10:1E、5:1

会消耗标本中葡萄糖的是A、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B、血液标本中白细胞增多时C、血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D、尿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E、胸、腹腔积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血液检验标本的留取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清晰的标识,以编码进行标识B、血液检验标本至少保留半年C、标本容量足够D、标本抗凝良好,无溶血、无污染

在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中,一般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A.1:1B.4:1C.5:1D.10:1E.20:1

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最好为1:10,其主要原因是A、破坏特异性抗体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C、破坏抗菌药物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E、防止血液凝固

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最好为1:10,其主要原因是A.破坏特异性抗体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C.破坏抗菌药物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E.防止血液凝固

采集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做法那项是错误的A.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B.下次用抗菌药物前采血C.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置冰箱D.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休等杀菌物质E.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关于血液感染标本采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为静脉采血B.采血后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C.一般在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D.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E.以上都对

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溶血现象包括()、()、()三种溶血。

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为1:10,其理由是()A、破坏特异性抗体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C、破坏抗菌药物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E、防止血液凝固

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溶血现象包括()、()、()三种。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正确的做法是()A、容器应完整无裂缝B、应检查培养基是否足够C、血液注入标本瓶后应避免摇动D、一般培养标本取5ml血即可E、注入血液至容器时应防止被污染

如有凝血试验标本与其他血液检验标本同时采集,应先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再采集()的标本。

单选题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为1:10,其理由是()A破坏特异性抗体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C破坏抗菌药物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E防止血液凝固

单选题在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中,一般培养基(增菌液)与血液标本的比例为()A10∶1B4∶1C5∶1D20∶1E1∶1

填空题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溶血现象包括()、()、()三种溶血。

填空题如有凝血试验标本与其他血液检验标本同时采集,应先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再采集()的标本。

多选题会消耗标本中葡萄糖的是( )A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B血液标本中白细胞增多时C血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D尿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E胸、腹腔积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单选题血液增菌培养时,液体增菌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大于()A25:1B20:1C15:1D10:1E5:1

单选题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为1:1O,其理由是A破坏特异性抗体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C破坏抗菌药物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E防止血液凝固

填空题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溶血现象包括()、()、()三种。

单选题有关血琼脂平板,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血液为羊血B血液含量一般为10%左右C血液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中D琼脂含量为2%~3%E属于营养培养基